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 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 . 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 .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 .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 . 朝中大将夺位 D . 外戚宦官交替考权
4、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东方人类故乡”的美誉,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原始居民
5、小文同学要在《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上填写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栽培的农作物。他应该填写(   )
A . 水稻 B . 玉米 C . D . 小麦
6、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公元前1006年,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
A . 公元前10世纪早期 B . 公元前10世纪末期 C . 公元前11世纪早期 D . 公元前11世纪末期
7、商朝前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历多次迁都到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后人又称商朝为殷,迁都至殷的商王是(   )
A . B . 盘庚 C . D . 姜尚
8、文字史料是研究历史重要的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商朝 B . 夏朝 C . 西周 D . 战国
9、我们的家乡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铜的开采、冶炼技术十分先进,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美誉。商周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四羊方尊 B . 司母戊鼎 C . 毛公鼎 D . 利簋
10、东周时期,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经常向诸侯国“告饥”、“求金”。材料表明(   )
A . 周天子势力衰微 B . 周朝实行分封制 C . 诸侯国必须向王室纳贡 D . 分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科举制度的建立
11、《史记》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材料反映的是(   )
A . 管仲改革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文景之治 D . 商鞅变法
12、如今,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学习中国语言,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一股新的潮流,很多国家争相与中国建立“孔子学院”,下列思想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①无为而治  ②仁者爱人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⑤兼爱非攻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13、秦朝时,今铜陵属郭郡管辖,如果你是咸阳人游学到郭郡,去集市采购物品,使用的货币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14、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掀起的 B . 起义中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 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D . 陈胜吴广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
1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材料反映汉文帝主张是(   )
A . 以农为本 B . 轻徭薄赋 C . 减轻刑罚 D . 崇尚节俭
16、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这两个建议的目的在于(   )
A .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 繁荣思想文化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强化大一统
17、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
A .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 . 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 . 丝綢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染 D . 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18、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尧舜禹的禅让  ②班超经营西域  ③楚汉之争  ④赤壁之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9、中国历来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图中,西汉时在A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图片_x0020_652087737

A . 伊犁将军 B . 安西都护府 C . 西域都护府 D . 北庭都护府
20、201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自给屠呦呦颁发“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下列属于两汉时期杰出的中医学成就的是(   )

①编订了《千金方》  ②著有《伤寒杂病论》  ③制成“麻沸散”  ④著有《本草纲目》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1、“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
A . 生活在三国时期 B .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 赤壁之战取得胜利 D . 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2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国之乱  ②八王之乱  ③武王伐纣  ④围魏救赵  ⑤赤壁之战

A . ③①④②⑤ B . ②①⑤④③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③④①⑤②
2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 . 文景之治 B . 祖逖北伐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24、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昭君出塞 D . 张骞出使西域
25、在“学习与探究: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活动中,下面四大名胜不符合主题的是(   )
A .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河南洛阳白马寺 C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D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对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共5小题)

1、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陇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3、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A . 正确 B . 错误
4、刘邦晓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5、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人成为“医圣”。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2)西晋被哪个内迁的民族灭亡?西晋灭亡后大量少数民族内迁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哪些?
(3)材料二中魏主指的是谁?请例举魏主改革的两项内容,其改革有何影响?
(4)由史至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已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因之,秦朝这种新的统一的文字(它经过数次修改后一直存在到现在)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秦的政权,到二世三年(公元前二0七年),便完全瓦解了,学术思想的统制政策,当然随着失效。汉兴,集权帝国完全确立;学术思想的统制政策,因着时代的需要,又在酝酿,直到汉武帝时,酝酿成熟……”

——周谷城《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的统一的文字”是什么字?依据材料二回答统一文字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秦在学术思想的统治政策指的是什么?“直到武帝时,酝酿成熟”又指的是什么?
(4)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5)人们习惯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3、我国人民从古至今历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与决心,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技术革新)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尊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政治创新)

材料三  据《史记》记载,守旧的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进而串通一气,污蔑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车裂而死。

(思想出新)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种耕作方式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商鞅具有怎样的精神?
(3)图片中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派别?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派的著书立说,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4)当前,我们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追逐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请你谈一谈对创新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