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1 鸦片战争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3小题)
1、“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
A .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据估计,到1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1%的人有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社会现象。为此,清政府( )
A . 驱逐全部外商出境
B . 放行鸦片自由贸易
C . 决心禁绝鸦片贸易
D . 决定发动贸易战争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护国战争
4、2019年,香港地区发生大规模暴力分子乱港事件,一部分暴徒自称是英国人,却忘记了一百多年前“割香港岛给英国”的屈辱条约(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5、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 . 割让香港岛
B . 赔款2100万元
C . 开放通商口岸
D . 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6、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港澳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澳门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 . 《南京条约》
B . 《望厦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7、禁毒知识:6月27日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日”。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毒第一人”,他在广东虎门销毁的毒品是( )
A . 摇头丸
B . 冰毒
C . 鸦片
D . 可卡因
8、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黄埔条约》
9、“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 . 林则徐
B . 邓世昌
C . 左宗棠
D . 关天培
11、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 )
A . 《虎门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12、下表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英国主要进出口货物征税情况变动表(部分),出现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分类 | 货物名称 | 单位 | 1838年税率(%) | 新税率(%) |
出口 | 土丝 | 担 | 15.8 | 10.0 |
肉桂 | 担 | 5.14 | 0.75 | |
进口 | 羽纱 | 丈 | 0.83 | 0.07 |
檀香木 | 担 | 0.15 | 0.05 |
A . 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关税需双方协定
B . 开放广州、厦门等通商口岸
C . 清政府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 . 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13、19世纪中期,中国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改变,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发生改变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三元里人民抗英
C . 鸦片战争
D . 洋务运动
14、1842年某官员上奏:“赔款二千余万两是岁币之输也,开五口是割地请和也……忠义之士闻之,谁不愤恨?”与材料中官员上奏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5、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 . 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 . 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 . 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 . 惩治毒贩,抗击侵略
16、“茶叶和丝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材料描述的是( )
A .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 . 中国边疆的危机
D .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17、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制度落后
B . 莠民作乱
C . 民性懦弱
D . 吏治败坏
18、“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 九龙司
B . 香港岛
C . 台湾
D . 辽东半岛
20、有学者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口口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材料中的“口口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 . 广东人民大力抵制洋货
D .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22、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 . 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 . 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 . 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 . 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23、“茶叶和丝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人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材料描述的是( )
A .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 . 中国边疆的危机
D .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24、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己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制度落后
B . 莠民作乱
C . 民性懦弱
D . 吏治败坏
25、林则徐对待“良夷”是“照常贸易”并给予保护和鼓励,对待“奸夷”则“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这反映了林则徐( )
A . 禁烟态度坚决
B . 禁烟政策灵活
C . 注重调查研究
D . 赢得人民支持
26、国外多有学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只是因为垂涎中国的金银,并非觊觎(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领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条约内容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赔款2100万银元
C . 开放重庆为商埠
D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史”指“史实”或“史料”;“论” 指“结论”或“理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
28、马克思曾经转引时人评价:奴隶贸易比起(近代) □□□□来,都要算是仁慈的。因为后者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评价中的□□□□应是( )
A . 鸦片贸易
B . 殖民扩张
C . 通商战争
D . 传教活动
29、《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虽然撤出舟山(位于浙江省),但仍将舟山等岛置于其“保护”之下。英国此举意在( )
A . 将清政府变成其统治工具
B . 加强控制西南地区
C . 打开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
D .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0、庚子年是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2020年是庚子年,180年前的庚子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鸦片战争
D . 抗日战争
31、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 )
A . 《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3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 .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 . 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 .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 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33、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下列有关这些条约的说法与《南京条约》相关的是( )
A .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B .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 .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二、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材料二: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面对材料一的鸦片走私泛滥,清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查禁鸦片?
(2)清政府的禁烟斗争取得了什么结果?
(3)在材料二的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中所签订的条约,哪项条款反映出英国侵华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4)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