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维新
C . 马克思主义
D . 三民主义
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颁的( )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毛泽东
D . 邓小平
3、同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中的( )
A . 民主主义
B . 民族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4、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扶助农工
5、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人文主义
B . 三民主义
C . 自由主义
D . 马克思主义
6、“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中孙中山评价的武装起义是( )
A . 金田起义
B . 萍浏醴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镇南关起义
7、《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很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其中邹容的著作是( )
A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 《猛回头》
C . 《革命军》
D . 《警世钟》
8、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功
D . 洋务运动
9、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一政治纲领后来被阐述为( )
A .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B . “自强”“求富”两大口号
C . 联饿、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 . “民主”“科学”两大口号
10、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 其机关刊物是《新青年》
C .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在1905年成立于东京
1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不属于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 . 建立兴中会
B . 建立同盟会
C . 提出三民主义
D . 领导黄花岗起义
12、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
A . 秋瑾
B . 邹容
C . 陈天华
D . 徐锡麟
13、你认为,下列哪项内容可能不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书的内容( )
A . 批驳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B .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C .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D .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4、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救中国是在( )
A . 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后
B . 兴中会成立以后
C . 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D .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15、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武昌起义
16、下列人物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 )
A . 陈化成
B . 梁启超
C . 李秀成
D . 邹容
17、“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人,他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民生主义”,实际就是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18、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有( )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发动广州起义 ③成立华兴会 ④成立同盟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9、下列报纸杂志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的是( )
A .
B .
C .
D .




20、中国近代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 “民族、民权、民生”
21、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机关刊物是( )
A . 《民报》
B . 《万国公报》
C . 《湘学报》
D . 《知新报》
22、为了重新组织责任内阁限定袁世凯权利,革命党人将同盟会改组为( )
A . 兴中会
B . 国民党
C . 强学会
D . 共进会
2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发表《讨袁檄文》
③亲自参加武昌起义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4、“徐锡麟、秋瑾的故事”“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是八年级2班某小组同学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据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 )
A . 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
B .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C .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
D .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
2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描绘出一个共和国的前景,突出从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等各个角度阐述和鼓吹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实质是他的( )
A . 民族主义
B . 民主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26、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A .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 .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 . 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
D .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制
27、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25年他临终遗言中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表述。他当时没有完成的最主要的革命任务应该是( )
A . 创办黄埔军校实现国共合作
B .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
C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8、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避,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 . 东京
B . 檀香山
C . 武昌
D . 南京
29、孙中山认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少,贫者极多,…这真是前车可鉴”。针对“前车可鉴”,孙中山提出(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社会主义
30、某学者说:“它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个王朝,更是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王朝时代……此后,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宫廷政治’向‘议会政治’的转向。”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北伐战争
31、孙中山在评价黄花岗起义时写到“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恨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据此分析,黄花岗起义( )
A . 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 .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 . 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2、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下列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3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起义
3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5、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著作是( )
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革命军》
③《猛回头》
④《警世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