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7小题)

1、某校计划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遵义参观。你认为下列词语中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C .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D . 胜利会师,转危为安
2、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红军长征表现出了崇高的长征精神。下面有关长征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战无不胜,百折不挠 B . 信仰坚定,意志坚强 C . 敢打敢拼,不受拘束 D . 视死如归,百战百胜
3、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 转危为安,生死关
4、“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遵城举会”的重大成果是(    )
A .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 . 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D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战略转移”“伟大传奇”是指(    )
A . 北伐战争 B . 工农革命 C . 三湾改编 D . 红军长征
6、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B . 红军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C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位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全景式地再现了湘江战役及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展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 湘江战役结束 B .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 . 遵义会议召开 D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8、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  )
A .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C .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D . 指明方向,灯塔指引
9、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以下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军事指挥上“右”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D .
10、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正式通车,济南东站外观造型的主题是“日出东方”,这一天通车,也是为了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5周年,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事件是()

A . 中共一大 B . 秋收起义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1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确定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B .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C .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 .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淮海战役 D . 红军长征
13、“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歌曲描述的史实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期间 B . 红军长征期间 C . 抗日战争期间 D . 人民解放战争期
14、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
A . 渡过金沙江 B . 四渡赤水 C . 飞夺泸定桥 D . 翻过大雪山
15、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 . 中共八七会议 B . 中共七大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16、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图片_x0020_1974463946

A . 井冈山会师 B . 长征开始 C . 遵义会议 D . 长征结束
17、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B .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 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⑦四渡赤水

A . ①⑦②⑥④③⑤ B . ①⑦②④⑤⑥③ C . ①②④⑥⑦③⑤ D . ①⑦③②⑤④⑥
19、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多次失利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广大干部、战士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广大干部、战士“觉悟到”的这个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20、“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工农武装割据 C .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21、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挺进大别山
22、如图所示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哪一段光辉历程?(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红军长征时期 C . 全面抗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3、某学者认为,长征过程中某一会议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该会议是指(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三湾改编
24、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图(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红船精神 B . 红军长征精神 C . 延安精神 D . “铁人”精神
25、“红军在所经过的许多地区,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而且留下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与他们一起战斗。这些民族自治政权有许多都建立了革命武装,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上述材料说明长征(    )
A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 . 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C .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 .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6、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学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飘》,其中有 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
A .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 .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 .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27、中共中央在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回答了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这一会议是(   )
A . 古田会议 B . 遵义会议 C . “八七会议“ D . 中共七大
28、“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几句歌词赞颂了(   )
A .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B .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 C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D . 历尽艰险、英勇作战的长征精神
29、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此次远征最后结束于( )
A . 江西 B . 贵州 C . 陕北 D . 四川
30、长征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亦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以下是红军长征所经历的主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②会宁会师③过雪山草地④四渡赤水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①③④
31、刘伯承元帅在一篇回顾长征的文章中写道:“   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声东击西,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弄得敌人扑朔而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处应填写的是恰 当的历史事信誓旦旦的是( )
A . 三湾改编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秋收起义
32、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还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文中的“这里”是指(   )
A . 瑞金 B . 遵义 C . 赤水 D . 延安
33、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八七会议 D . 遵义会议
34、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 .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吴起镇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 . 中央革命根据地——赤水河——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35、某座纪念碑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着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如果想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参观,我们应该去的地点是(    )
A . 江西南昌 B . 甘肃会宁 C . 广东广州 D . 贵州遵义
36、“(它)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该会议是(    )
A . 古田会议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37、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其中“一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召开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二、判断题(共2小题)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
A . 正确 B . 错误
2、观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否则涂“×”。

(1)示意图反映了1934-1936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A . 正确 B . 错误
(2)图中A处曾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
A . 正确 B . 错误
(3)图中B处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3)
A . 正确 B . 错误
(4)该事件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
A . 正确 B . 错误
(5)历经艰险的征程铸就了红军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5)
A . 正确 B . 错误

三、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处境之难)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和中央红军力量对比表。

次序

开始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930年11月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1931年5月

20万多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1931年9月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1933年2月

30万多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1933年10月

50万多

8万多

约6:1

一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抉择之难)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櫓,革命从此,上新途。

——摘编自《七律·历史转折》

(远征之难)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央苏区敌我军事力量对比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2)材料二中“舵手一易齐桨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