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21 内战爆发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7小题)
1、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 中原解放区
B . 东北解放区
C . 陕北解放区
D . 山东解放区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 .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C . 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 . 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
3、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 . 西安事变
B . 抗日战争
C . 重庆谈判
D . 渡江战役
4、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 . 广州
B . 北平
C . 西安
D . 重庆
5、毛泽东和蒋介石唯一的一张在重庆的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 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6、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右的真实意图是( )
A . 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B . 商讨加入联合国事宜
C .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 . 筹备召开政协会议
7、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的所作所为表述正确的是( )
A . 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 . 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 .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 .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8、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淞沪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重庆谈判
D . 南京解放
9、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 . 西安事变
B . 抗日战争
C . 重庆谈判
D . 渡江战役
10、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 . 山东解放区
B . 中原解放区
C .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D . 大别山根据地
11、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 . 南京
B . 重庆
C . 上海
D . 延安
12、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与民主。但全面内战烽火再次点燃,其标志性事件是( )
A .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 . 国民党进攻上党邯郸地区
C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13、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听了高兴”是因为毛泽东要来重庆( )
A . 签订国共合作宣言
B . 商议推翻北洋政府
C . 解决西安事变
D . 进行和平谈判
14、如下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C . 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D .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5、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之得失,事关重大。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时握着拳头,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展,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不久,人民解放军( )
A .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 开始战略决战
D .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16、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昨天下午三点多,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到重庆的目的是( )
A .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B . 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给国民党
C . 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
D . 回见老朋友
17、重庆谈判的结果直接关系到( )
A . 国共两党能否合作北伐
B . 国共能否联合抗日
C . 中国能否避免内战
D . 解放军是否渡江作战
18、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的谈判是( )
A . 西安事变
B . 皖南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汪辜会谈
19、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 . 《停战协定》
B . 《共同协定》
C . 《国内和平协定》
D . 《双十协定》
20、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北平和谈
C . 西安事变
D . 重庆谈判
21、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历史。下图照片记录了1945年国共和平谈判期间的场景,它发生在( )
A . 重庆
B . 西安
C . 南京
D . 武汉
2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
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
②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③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
④把拒绝和谈、制造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3、重庆《大公报》有这么一则社评:“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很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则社评所指的“大喜事”( )
A . 为培养中国军事人才提供保障
B . 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
C . 为抗战后和平建国带来了希望
D . 为打败国民党军队指明了方向
24、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的题目是《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来”到的地方是( )
A . 南京
B . 重庆
C . 上海
D . 延安
25、1945年《大公报》社评:“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文中“重行握手”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开国大典
26、《新华日报》曾发表群众来信说:“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毛先生此行的结果是( )
A . 促成了国共抗日
B . 实现了国内和平
C . 达成了“双十协定”
D . 避免了内战
27、“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强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材料中被特请的“先生”是( )
A . 孙中山
B . 毛泽东
C . 朱德
D . 刘少奇
28、1945年《大公报》社评:“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与社评相关的事件是( )
A . 建立黄埔军校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开国大典
29、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军队整编问题尚未解决
B . 国民党在舆论上获得主动权
C .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D . 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
30、1945年某期《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 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31、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他们报道的相关事件是( )
A . 中共七大召开
B . 接受日本投降
C . 北平和谈
D . 重庆谈判
32、与“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
33、在电影潜伏中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 . 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34、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从民族利益大局出发,推动抗战形势发展的史实是( )
A .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 .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 . 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D . 与国民党展开重庆谈判
35、如图是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36、1945年8月下旬,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市民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当时民众( )
A . 渴望建立和平、民主的国家
B . 期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普遍支持土地改革
D . 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37、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的题目是《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来”到的地方是( )
A . 重庆
B . 南京
C . 上海
D . 延安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A . 正确
B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