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 .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 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 . 幕府政治开始 D . 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2、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 .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 .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 .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 .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与此相符的文明地区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来说,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的观点,指出不属于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
A . 掠夺了东方世界无数财富 B . 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亚历山大帝国 C . 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大交汇 D . 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灾难
5、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这户人家属于什么等级(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6、《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该作品的体裁是(    )
A . 诗歌 B . 小说 C . 神话 D . 寓言
7、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的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两部分。其中“直领地”的收入(    )
A . 全部归领主所有 B . 全部归佃户所有 C . 部分归领主所有 D . 全部归农奴所有
8、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当时,大学课程的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影响大学课程设置的是(    )
A . 基督教会 B . 国王 C . 方丈 D . 庄园法庭
9、下列关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B . 古罗马——儒略历 C . 古希腊——《掷铁饼者》 D . 古罗马——《帕特农神庙》
10、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480年建立的(    )
A . 德意志 B . 意大利 C . 法兰克王国 D . 古巴比伦王国
11、下列三幅图中,图三所反映宗教的创始人是(    )

A . 乔达摩·悉达多 B . 耶稣 C . 张陵 D . 穆罕默德
1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下列与阿拉伯有关的文明成就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阿拉伯数字 B . 《天方夜谭》 C . 《荷马史诗》 D . 太阳历
1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    )
A . 《哈姆雷特》 B . 《最后的晚餐》 C . 《蒙娜丽莎》 D . 《天方夜谭》
14、16世纪,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国的澳门。该国是(    )
A . 西班牙 B . 荷兰 C . 英国 D . 葡萄牙
15、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是指(    )
A . 黑人 B . 火器 C . 机械制品 D . 酒类

二、辨析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共1小题)

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改正:

(2)手工工匠和银行家是西欧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改正:

(3)中世纪的鼎盛时期,大学纷纷兴起。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改正:

(4)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发现了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石柱的下部刻着像箭头或钉头那样的文字,经考证,这正是用楔形文字记录的法律条文。

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部法律文献?在呈现方式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法律文献有什么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请从法制建设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

材料二:这条谚语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三: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了使贫穷的人不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建立了怎样的制度?伯里克利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材料二中的谚语与西欧的什么制度有关?
(3)材料三中的改革有何重要影响?
(4)以上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共1小题)

1、有人说: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解放思想】

材料一: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开辟航路】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1)为材料一中“新时代”到来奠定思想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但丁的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示意图中的字母A、B分别是哪位航海家的航行线路?依据材料三,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有何积极作用?
(3)【归纳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人”和“世界”被发现所带来的共同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亳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