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
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庄子
D . 孟子
2、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 . 石崇王恺斗富
B . 赤壁之战
C . 八王之乱
D . 七国之乱
3、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4、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
A . 水稻
B . 粟
C . 小麦
D . 玉米
5、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多有“传说时代”的概念,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远古传说正确的是( )
A . 阪泉之战,黄帝战败,归顺炎帝
B . 黄帝时期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C . 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D . 黄帝时嫘祖创造文字
6、某同学对齐桓公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利用下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
A . 武王伐纣
B . 平王东迁
C . 诸侯争霸
D . 秦灭六国
7、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 老子―“以法治国”
B . 墨子—“兼爱”、“非攻”
C . 孟子―“仁政”治国
D .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 . 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B .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 . 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为秦朝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手段。它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君主专制
D . 科举制
10、为安定北边、抵御匈奴的侵扰,秦朝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修筑长城
C . 焚书坑儒
D . 兴修灵渠
11、中国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均开通于哪一朝代(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隋朝
D . 唐朝
12、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 .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B . 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 .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D .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13、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 . 丝绸之路的开辟
B . 甘英出使大秦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拓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的人是( )
A . 张仲景
B . 扁鹊
C . 祖冲之
D . 司马迁
15、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此宗教是(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16、《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A . 魏蜀吴
B . 魏蜀西晋
C . 吴东晋梁
D . 宋齐梁
17、在下列人物中,没有称帝的是( )
A . 刘备
B . 孙权
C . 曹操
D . 曹丕
1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 .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如下图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有关( )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丘穆陵 | 穆 |
步六孤 | 陆 |
A . 改官制
B . 禁胡服
C . 通婚姻
D . 改姓氏
20、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 . 宋
B . 齐
C . 梁
D . 陈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共3小题)
1、观察下列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①处应填吴国。 (1)
A . 正确
B . 错误
(2)②处应填东晋。 (2)
A . 正确
B . 错误
(3)③处应填西晋。 (3)
A . 正确
B . 错误
(4)图1中由少数民族建立并且统一我国北方的两个政权是前秦和北魏。 (4)
A . 正确
B . 错误
(5)图2中进行改革的历史人物是商鞅。 (5)
A . 正确
B . 错误
(6)图示中反映的内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史实。 (6)
A . 正确
B . 错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百度互联网
(1)在材料一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哪种?还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哪些?写出字母代号即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对什么比较重视?他和汉景帝统治期间形成的治世局面名称是什么?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材料三反映的社会问题?
(3)写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和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各一项。
(4)战国时商鞅变法中重视经济发展的是哪些法令?(两点即可)西汉时,刘邦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
(5)材料四中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写出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的机构。“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一点即可)?
(6)战国时期,使成部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7)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一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两点即可)
3、观察下列图示,撰写历史短文。
①题目自拟。②文中需要包括:任选图示所反映的两汉时期不同领域的突出成就及其影响各六例。并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感悟。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