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3 古代印度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9小题)

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被称为(    )
A . 分封制 B . 奴隶制度 C . 等级制度 D . 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仍存在很大影响。当时的国王应属于(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首陀罗 D . 吠舍
3、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首陀罗也有一定的自由和产业 B . 吠舍纳税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 C . 刹帝利担任祭司和公职人员 D . 国王和地方官员都属于婆罗门
4、报载,2015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塞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属于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文中某国是指(    )
A . 埃及 B . 印度 C . 伊拉克 D . 希腊
5、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历史渊源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雅典民主政治 C . 种姓制度 D . 大化改新
6、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 . 古代印度 B . 古代埃及 C . 古希腊 D . 古巴比伦国
7、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根据种姓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符合商人身份的是(  )
A . 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 . 担任祭司 C . 掌握行政权力 D . 纳税供养刹帝利
8、婆罗门经典《吠陀》记载:造物神梵天用口、双手、双腿和双脚分别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个记载反映的是古印度的(   )
A . 君主专制体制 B . 奴隶制民主制度 C . 种姓制度 D . 封建等级制度
9、《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了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 . 政治条件 B . 经济条件 C . 地理条件 D . 思想条件
10、公元前1500年左右伴随着下图人侵路线而产生的文明是(  )

A . 楔形文字 B . 种姓制度 C . 阿拉伯数字 D . 民主制度
11、文字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请选出下列文字与文明发源地相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甲骨文 ②楔形文字 ③象形文字

A . A——①B——②D——③ B . A——③B——②D——① C . A——③B——①D——② D . A——②B——③D——①
12、小华同学在学习世界三大宗教内容之后,进行了整理,制作了如下学习卡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名称

时间

地点

教义

A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

众生平等,反对帝利的特权,忍耐顺从

B

基督教

公元前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麦地那

和平、顺从

D

共同点归纳:都产生于亚洲;都倡导忍耐顺从

A . A B . B C . C D . D
13、从发源地来看,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是(    )
A . 以海洋为中心 B . 以大河流域为中心 C . 以大山为中心 D . 以城市为中心
14、下列图片与世界三大宗教文化有关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5、早期医疗不发达时,生病常到庙中求签祈福治病,这是哪一个宗教信仰的做法(    )
A . 伊斯兰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佛教
16、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他离家修行,后来创立了(    )
A . 道教 B . 佛教 C . 伊斯兰教 D . 基督教
17、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8、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 . 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 . 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 . 逛西安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 . 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19、世界三大宗教教义宣扬的共同点是(    )
A . 众生平等 B . 耶稣是人世间的救世主 C . 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顺从命运安排,放弃斗争 D . 宣扬人死后能升入天堂
20、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
A . 金字塔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佛教 D . 秦始皇陵兵马俑
21、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不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A . 太阳历 B . 象形文字 C . 佛教 D . 狮身人面像
22、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了古代(   )

A . 大河文明的特点 B . 欧亚文明的交流 C . 社会生活的丰富 D . 建筑技术的高超
23、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 . 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 . 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 . 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 . 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24、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选项中,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
A . 《查士丁尼法典》 B . 种姓制度 C . 阿拉伯数字 D . 佛教
25、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 . 海洋 B . 沙漠 C . 高山 D . 河流
26、“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B .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C .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7、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中国——青铜器、象形文字 B . 古埃及——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 . 古印度——种姓制度 D . 古巴比伦——金字塔、甲骨文
28、中国“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该画实际上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29、从发源地来看,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要于(   )
A . 以城市为中心 B . 以大山为中心 C . 以海洋为中心 D . 以大河流域为中心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A . 正确 B . 错误

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某校历史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列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任务一:文明之源——比较古代东、西方文明】对比下列图表,在A,B出分别写出一个代表国家或地区。

项目

古代亚非文明(东方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西方文明)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典型代表国家或地区

A      

B      

差异

地理环境

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起源于临海地区

经济

一般发展农耕经济

一般发展对外贸易,工商业较发达

政治

多是中央集权制国家

多是民主制、共和制国家

联系

它们在整体上没有优劣之分,相互交融,取长补短,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

(2)【任务二: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有利的经济条件是什么?

(3)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示哪些发明?
(4)【任务三:解放思想——传承精神文明】下面的材料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5)【任务四:保障民权——关注政治文明】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权宣言》有何历史进步性?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6)【任务五: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上面材料信息,联系所学中外历史,举出相关实例说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9年)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写“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写“C”。

(1)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
(2)亚洲文明主要发源于大河流域。
(3)亚洲文明在历史上影响甚微。
(4)人类文明包括名篇经典、发明创造,恢宏建筑等。
(5)亚洲文明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3 古代印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