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题型专题:05 材料论述题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材料分析题(共10小题)

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走进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尚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河西之外。

——贾谊

(1)材料一反应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代表哪个阶级?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材料论述题

材料  郡县制产生之前,由于长期推行“列土封候”的管理制度……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大局的稳定,他们强烈要求必须改变已经日益陈旧落后的分封制,实行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并通过郡县制度将中央政府即皇帝的意志不折不扣地“一竿子”差到底。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也迫切希望能够有个统一的合平的社会环境来休养生息与发展生产。郡县制,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是否非取名“郡县”或“郡县制”已经毫不重要,关键的是通过对行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索,终于创造出来了一种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拥护的新型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回答:

(1)写出材料中的长期推行“列土封候”的管理制度名称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统一后,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以《秦朝政权的巩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需涉及材料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应采取的措施的看法。(2)史实准确,观点正确。(3)行文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4、秦始皇结束了中华大地列国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名垂青史;他所主持设计的皇帝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喻户晓的秦始皇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或拿破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巩固中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难以估量的丰厚遗产。

——摘编自纪录片《秦始皇统一》解说词

(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措施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对开通材料中的“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6、        

A赤壁之战形势图                           B、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根据上面图片反映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7、探究题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

任务二【思想创新——传承精神文明】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任务三【制度创新——关注政治文明】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1)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2)大禹采用什么样的治水方法。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 “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两种制度有什么区别?
(4)【史料实证——提炼历史观点】

阅读下列史料,以“河”为主题,阐述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且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秦国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比东方六国晚了很久。“六国卑秦,不与之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国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家。

——摘编自《汉书》等

(1)商鞅变法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9、阅读下列史料,以“河”为主题自拟标题,阐述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且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材料一: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3 图片_x0020_11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原始典籍,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许多方面展开广泛的讨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以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哪一现象?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题型专题:05 材料论述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