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 .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 .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 .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 .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
B . 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m
C . 初中生的正常体温是39℃
D . 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4km/s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橡皮在使用的过程中,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C . 一块冰熔化之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 用拉丝机将铁棒拉成细铁丝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4、成语、谚语、俗语和诗词等语文知识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B . “霜前冷,雪后寒”,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小冰晶的现象
C . “釜底抽菥”是指彻底止沸,“扬汤止沸”是指暂时止沸
D . “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现象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B .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 . 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 声音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
6、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 体积为8cm的甲物质,质量为30g
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像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 .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C . 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 .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 .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系统可以测量海底深度
C . 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冷饮,过一会儿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
A . 在内壁液化
B . 在内壁熔化
C . 在外壁液化
D . 在外壁熔化
10、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C .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仰视温度计液面度数
D . 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底部相平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 . 潜水员看到岸上的树比实际的高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 .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利用“热谱图”来诊断病情是利用了紫外线
12、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的镜头
13、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是60°,如图所示如果光线AO经M2和M1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1=45°
B . ∠2=60°
C . ∠1=15°
D . ∠2=30°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 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正立放置
C . 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
D . 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
15、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右表所示,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透镜 | 像的性质 | ||
A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B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C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A . fA>fB>fC
B . fC>fA>fB
C . fA>fC>fB
D . fB>fC>fA
二、作图实验究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如图,光线经过凹透镜会发生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3、李若冰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在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2)他把水温加热到90℃开始计时,每过1min观察并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画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0℃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min,水的沸点是℃,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平板玻璃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A相同的蜡烛B放在平板玻璃后面移动,透过平板玻璃观察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此位置即为像的位置。
(3)蜡烛A经平板玻璃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4)将蜡烛A向靠近平板玻璃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
5、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填“前”或“后“)
(2)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与该点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3)蜡烛放在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4)图乙为实验中物距u与像距U的关系图象,则焦距f=cm。
6、子辰同学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到右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
(1)如图甲是子辰同学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吴伟同学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2)如图乙、丙所示,测出牛奶的质量是g;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kg/cm3;
(4)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
(5)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安南家离学校2000m,他原来步行上学,需要0.5h才能到达学校。现在骑自行车上学,若骑行自行车速度约为5m/s。求:
(1)安南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安南骑自行车上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在空瓶中放入某种金属碎片若干,金属与瓶子质量为1000g:再在瓶中装满水,则瓶子、水、金属片三者的总质量为1409 g。试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片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