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以下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 丹桂飘香
B . 浓烟滚滚
C . 落英缤纷
D . 大雾弥漫
2、“复兴号”列车在减速进站的过程中,列车的惯性( )
A . 变小
B . 不变
C . 变大
D . 先变小后不变
3、今天早晨,室外的温度最接近( )
A . 0℃
B . 25℃
C . 50℃
D . 100℃
4、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中不能省力的是( )
A .
瓶起子
B .
核桃夹
C .
食品夹
D .
撬棒




5、图所示的四冲程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 .
B .
C .
D .




6、机器甲、乙的功率分别为100瓦、80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做功可能比乙做功快
B . 甲做功一定比乙做功多
C . 甲每秒做功一定比乙多
D . 甲做功用时一定比乙短
7、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下列选项中一定是平衡力的是( )
A . 木块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B .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C .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D .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8、甲、乙两物体在拉力F甲、F乙的作用下(F甲>F乙),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甲的合力一定大于乙的合力
B . 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C . 甲的动能可能小于乙的动能
D . 甲的重力可能小于乙的重力
9、两个均匀实心小球的密度分别为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
,可能
B . 若
,一定
C . 若
,可能
D . 若
,一定








10、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在杠杆的B点挂上重物,在A端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水平平衡。如果把重物悬挂点和拉力作用点互换,当杠杆水平平衡时,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变为22.5N。通过上述条件可以确定该物体的重力为( )
A . 12N
B . 15N
C . 18N
D . 21N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用吸管做成简易笛子可以吹奏出声音,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产生的,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可以改变声音的,我们能够很容易区分笛子和钢琴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它们不同。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脚向后蹬地,滑板车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若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板车受到阻力的缘故而慢慢停下,这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此时滑板车相对于地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烈日炎炎的夏天,湖水经过阳光照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湖水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当阳光斜射在水面上时,同时存在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折射角的大小是60°(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4、跳伞运动员从高空加速竖直下落时,运动员受到空气阻力的方向为;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将、动能将,运动员所受的合力运动员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轻质滑轮分别匀速提起相同质量的物体,能省力的是滑轮(选填“甲”或“乙”);甲滑轮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A、B、C三根绳子中,所受最大的拉力与最小的拉力之比为.(不计绳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
、
.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则
.如果切掉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
,则
.(均选填“>”、“=”或“<”)








7、斜面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图(a)所示。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拉力所做功W与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物体拉力所做功W2的关系,选取了倾角和斜坡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斜面、重为2N的物块、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实验,已知斜面粗糙程度甲>乙>丙。他们用平行于斜面的力将物块从底部匀速上拉至斜面顶端,如图(b)所示。通过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斜面上拉力所做功W1分别如表所示。
序号 | 斜面 | W1(焦) |
1 | 甲 | 3.10 |
2 | 乙 | 2.90 |
3 | 丙 | 2.25 |
(1)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使用粗糙斜面提升物体拉力所做功W1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物体拉力所做功W2
(2)分析实验序号1和2和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拉力所做功W1越接近于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物体拉力所做功W2
(3)请在前面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得出:。
8、“探究物质吸热本领与物质种类关系的实验中,应使两杯液体的质量、升高温度相同,不同,通过记录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挂上钩码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图中,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力.
3、如图所示,挂有一小球的轻质杠杆在动力F1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及其所对应的力臂
。

四、计算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小华用大小为100的水平推力F推动木箱在10s内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米。求:
(1)推力所做的功。
(2)推力的功率。
2、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2秒后两车相距0.6米。求:
(1)甲车的速度。
(2)乙车的速度。
3、如图所示,两个和尚用轻质扁担来抬水,水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千克。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水桶悬挂点到甲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0.8米,到乙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1.2米。
(1)求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
(2)如果在水桶中多装入5千克水,要保持两和尚支撑点的位置及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大小不变,求水桶悬挂点应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4、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入体积相同的甲、乙不同液体其中液体甲的质量为0.4千克。两液体分别吸收9.6×103焦的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较多。
(1)若
,求吸收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

(2)若液体甲的密度为0.8×103kg/m3 , 求液体甲的体积。
(3)如果将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且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当剩余部分再次吸收相同热量时,发现液体乙升高的温度较多。请通过推理说明两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某物块的质量为27g,将该物块放入盛有20cm3水的量筒中后,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物块的密度为g/cm3 . 该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所需要的测量仪器(选填“相同”或 “不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2、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2厘米、10厘米和8厘米的四个凸透镜。他选取其中一个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处,如图所示。
(1)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70厘米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厘米,像比物体(选填“大”或“小”),所用透镜焦距的大小是厘米。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像,以下操作可行的有______。(选填编号) (2)
A .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左移动
B .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更换焦距为8厘米的透镜并向右移动蜡烛
C . 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更换焦距为25厘米的透镜并向右移动光屏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在恒定水平拉力作用下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择了质量不同的物体甲和乙(
)、光滑的水平面、速度传感器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保持拉力F不变,并用速度传感器分别测出了物体拉力作用前的速度v0、拉力作用后的速度vt及拉力作用的时间t,其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物体甲
实验序号 | 时间t(秒) | 速度v0(米/秒) | 速度vt(米/秒) |
1 | 2.0 | 0.0 | 0.6 |
2 | 3.0 | 0.0 | 0.9 |
3 | 3.0 | 0.2 | 1.1 |
4 | 4.0 | 0.0 | 1.2 |
5 | 4.0 | 0.3 | 1.5 |
表二 物体乙
实验序号 | 时间t(秒) | 速度v0(米/秒) | 速度vt(米/秒) |
6 | 1.5 | 0.2 | 0.5 |
7 | 2.0 | 0.0 | 0.4 |
8 | 2.0 | 0.2 | 0.6 |
9 | 3.0 | 0.2 | 0.8 |
10 | 4.0 | 0.3 | 1.1 |
(1)分析实验序号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光滑水平面上的同一物体在恒定水平拉力作用下,拉力作用时间t相同时,速度变化量和v0关。(选填“有”或“无”)
(2)分析实验序号1与7(或3与9或5与10)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恒定水平拉力作用下,。
(3)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光滑水平面上的同一物体在恒定水平拉力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