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 .  “浮夸风”现象 B . “共产风”现象 C . 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个凡是”的方针
2、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 . “一五”计划的执行 B .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南方谈话”的发表
3、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

A . 五四运动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文革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4、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③
5、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 . 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 .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 .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哪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
A . 新时期 B . 新阶段 C . 新时代 D . 新征程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
A . 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 B . 1979年、扩大招商引资 C . 1980年、扩大招商引资 D . 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8、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新政策是( )
A . 生产合作社 B . 公私合营 C . 赎买政策 D . 国有化政策
9、“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诗中的“一桥”建成通车是在(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10、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分别是(  )
A . 1912年,民国议会 B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D .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图出现在()

A .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你认为邓小平获得此殊荣的原因是(    )
A . 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 B . 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 . 他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D . 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C .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14、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推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开国大典 是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标志
B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C 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是中国军队赴朝参战的根本原因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事件
A . A    B . B    C . C    D . D
15、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诗词:“……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他所称颂的模范人物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雷锋 B . 邓稼先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16、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A .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设起来 B .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 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 .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17、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 . 实现国家工业化 B .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实行改革开放 D . 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18、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   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地位改变 B . 民族区域自治,人民当家作主 C . 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 .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9、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 B . 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 C . 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 D . 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
20、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是(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独立 C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 人民幸福

二、简答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491180340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B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般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一,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2)请在表格A,B,C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片_x0020_772645237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