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唐朝的建立(共6小题)

1、下面是小红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西晋 D . 唐朝
2、“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在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不第后赋诗》中的名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朝的都城是 (   )
A . 大都 B . 临安 C . 东京 D . 长安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博上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 . 西周的分封制 B . 唐朝的三省制 C . 元朝的行省制 D . 朝的廷杖制
4、《三字经》中写道“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A . 长安称帝 B . 重用魏征 C . 创立殿试 D . 改革税制
5、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      )
A . 581年 B . 589年 C . 618年 D . 626年
6、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二、“贞观之治”(共17小题)

1、“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时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姚崇
2、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 . 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B . 唐太宗注重水利建设 C . 太子李治准备造大船进行航海 D . 唐太宗知人善任
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 .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 . 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 . 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 . 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4、唐朝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朝臣之中被他美誉为帮助自己知得失的“镜子”是( )
A . 魏征 B . 房玄龄 C . 姚崇 D . 宋璟
5、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重视纳谏 B . 吸取隋亡教训 C . 轻徭薄赋 D . 任用姚崇为相
6、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是(   )
A . 房玄龄 B . 魏征 C . 杜如晦 D . 李靖
7、中共中央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忽必烈
8、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 . 任用魏征等贤臣 B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 创立科举制度 D .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9、“主明臣直”,在下面的哪一组君臣身上表现的最为充分(   )
A . 唐太宗—魏征 B . 武则天—狄仁杰  C . 唐玄宗—姚崇 D . 朱元璋—胡惟庸
10、阅读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材料中的“朕”是指哪位皇帝?
(2)材料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3)他以上的治国思想对其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11、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 . 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 B . 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 C . 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 D . 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12、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一段对话,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 )
A . 重视农业生产 B . 善于用人纳谏 C . 重视官吏选拔 D . 关注百姓生活
13、“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先祖的告诫 B . 皇后的劝说 C . 外族的入侵 D . 隋亡的教训
14、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之,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 .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15、据下图推断,唐太宗会采取的措施是(    )

A .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 .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16、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 )
A . 人民力量的伟大 B . 要笼络地方官员 C . 要遵循自然规律 D . 加强边疆的管理
1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三、女皇武则天(共10小题)

1、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 . 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 . 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D . 重用有才能的人
3、“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4、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人物是(   )
A . 唐高宗 B . 唐高祖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5、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她改国号为周

③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④大力发展科举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6、武则天诏曰:(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 严惩贪官污吏 B . 提倡勤俭节约 C . 减轻农民负担 D . 重视农业生产
7、《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武则天(   )
A .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8、改革创新科举制度,设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9、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见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我们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哪项内容最不恰当(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启历史先河 B .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C . 发展社会生产,国力不断增强 D . 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
10、“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高宗 D . 武则天

四、“开元盛世”(共5小题)

1、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元世祖
2、唐朝统治的历史演变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 .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 唐玄宗统治后期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这首诗称赞的是(   )
A . 开元盛世 B . 贞观之治 C . 贞观遗风 D . 文景之治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前期(   )
①人口众多 ②重用人才 ③国库充实 ④粮食丰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如图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安史之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