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①②④
2、《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开放海禁 C . 轻徭薄赋 D . 重农抑商
3、有人说:中国有两条巨龙,一条是盘踞在高山峻岭上的长城,一条是横跨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大运河这条巨龙最早出现于(    )
A . 战国时期 B . 秦朝 C . 隋朝 D . 元朝
4、某校学生研究唐朝历史,内容涉及:繁荣的经济、和睦的民族关系、多彩的文学艺术、开放的社会风气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民族交融 B . 经济繁荣 C . 文化昌盛 D . 盛唐气象
5、下侧是学生整理的读书摘要,据此判断它们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6、“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当时执政的皇帝是(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7、“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请判断材料中所说的是(    )
A . 曲辕犁 B . 耒耜 C . 筒车 D . 耧车
8、有学者说:这个国家的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苦涩的绿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细仪式,都完完全全是那个时代从唐代的中国学来的。这个国家是(    )
A . 日本 B . 印度 C . 新罗 D . 波斯
9、下列人物中,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①鉴真    ②司马光    ③玄奘    ④华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0、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历史原因 B . 历史意义 C . 历史过程 D . 历史结论
11、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论文。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①《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②《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

③《略论宋代茶叶的生产与流通》    ④《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

A . 精巧的手工技艺 B . 繁荣的宋代经济 C . 繁盛的商品贸易 D . 发达的农业生产
12、小夏在查阅宋代航海的史书中看到这样的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为缺漏的内容,你判断这部分内容应是(    )
A . 象限仪 B . 经纬仪 C . 指南针 D . 航海图
13、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文天祥的名句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B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4、下侧是小夏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据此推断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15、史料中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宣政院主要负责管辖的地方是(    )
A . 台湾 B . 新疆 C . 西藏 D . 乌里雅苏台
16、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

A . 朱元璋称帝 B . 蒙古灭金 C . 李自成起义 D . 签订《尼布楚条约》
17、史实与结论一致是历史理解的基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表明了少数民族地位卑微 B .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 . 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D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加强了大将的兵权
18、下图是位于北京孔庙院内的《进士题名碑》。它们可印证我国古代实行的(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19、古代中国科技体系中有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四大学科,下列各项中属于“农学”著作的是(    )
A . 《九章算术》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20、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与下图对应准确的历史事件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马可•波罗来华 B . 靖难之役 C . 郑和下西洋 D . 黄巢起义
21、同学们就明长城的功能展开如下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由关隘、军队等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 B .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 . 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交易场所 D . 布局规划合理,设施完善
22、依据下侧材料判断,“闯王”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陈胜 B . 张献忠 C . 张角 D . 李自成
23、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如下图所示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 . B . C . D .
24、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民族英雄。下表“?”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 虎门销烟 血战黄海
A . 抗击沙俄 B . 收复台湾 C . 起兵抗元 D . 收复新疆
25、下侧内容是某同学梳理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其中“第三类”的“_____”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图片_x0020_100014

A . 《齐民要术》 B . 《兰亭集序》 C . 《三国演义》 D . 《梦溪笔谈》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是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君主专制)

皇帝大权在握,是政权架构的核心。皇帝日常工作主要有:上朝、批阅文件、学习、巡视地方。

材料一:在古代,交通条件太差,出门非常辛苦劳累,大部分皇帝都是“宅男”。出远门较多的皇帝,首推秦始皇和隋炀帝。隋炀帝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巡游。607 年北巡,征发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征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609 年西巡,亲征平定吐谷浑,用计使西突厥泥橛处罗可汗降隋,设置鄯善等四郡,加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隋的疆域西边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炀帝每次游幸,“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自洪武十七年(1384 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央集权)

中央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这些措施图示如下:

(官僚制度)

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创举,也是官僚制度的完善。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隋炀帝巡视地方的看法。
(2)从材料二可见,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145件,非常辛苦忙碌。这与他采取的一项政治措施密切相关,这项措施是什么?目的何在?
(3)结合上述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
(4)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人和事。比如,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完善了科举制。请从忽必烈、康熙帝、雍正帝中任选一位,围绕上述三个特征,写出相关措施及其作用。
2、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展,请你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任务一:

图片_x0020_100017

(1)第一小组同学就上述文物,协助工作人员布展。

图片_x0020_100018

(2)第二小组同学就图文资料进行解析。

判断这幅地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海外贸易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第三小组同学就文献典籍进行解读。指出材料中君主为了“存百姓”,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任务四
(4)结合这次布展经历,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节日·习俗·传承

某中学同学对节日进行研究时找到了以下图文资料:

图片_x0020_100020

(1)请你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将下面表格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节日 习俗 内涵
春节 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 家庭团圆、祈望平安
清明节 纪念先人、赏玩春景
吃粽子、悬艾草、放纸鸢 驱邪除秽、光宗(与粽音近)耀祖
(2)同学们在搜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有关节日起源的小论文,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论文资料:

图片_x0020_100022

依据上述资料,说出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与哪些因素有关?
(3)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新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全民公假。结合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体验,说一说你可以为传承与发扬节日文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古都·记忆·风貌

(古都别称)

材料一:诗文中对北京的称呼

图片_x0020_100023

(古都风情)

材料二:以元朝都城为中心兴盛了一种戏剧表演形式

甲:构(注:勾)栏里看杂技去来。乙:去时怎么得入去的?

甲:一个人与他五个钱时,放入去。有诸般唱词的;也有弄棒的:一个高卓儿上脱下衣裳, 赤条条的仰白着卧,一托来长短、停柱来粗细、油红画金棒子,放在脚心上转……。有诸般把戏的,那好看的什么没!

——转引自季国平《元杂剧发展史》

材料三: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的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

图片_x0020_100024

(古都建筑)

材料四:明朝的北京城于1420年基本建成

图片_x0020_100025

(古都文物)

材料五:北京地区出土的部分文物

图片_x0020_100026

(1)从材料一中摘抄出有关北京地区的旧称。写出元朝时北京的称呼。
(2)材料二描述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什么?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戏剧作家及他的一部代表作。
(3)观察材料三,画作再现了哪一剧种的艺术成就?写出这一剧种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4)阅读材料四,概括明朝北京城在布局和构成方面的特点。依据材料,说出紫禁城古今功能的变迁。
(5)从材料五的①、③中任选一件文物,依据范例,写出其历史研究价值。

『范例』

文物②,可以用来研究米芾的书法艺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