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 B . C . D .
2、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3、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4、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 .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 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 . 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 .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6、“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由此秦实行(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7、东汉时哪一位名医被尊为“医圣”(    )
A . 张骞 B . 张仲景 C . 蔡伦 D . 华佗
8、周瑜和诸葛亮联合使用火烧连环船之计打败曹操,因而奠定三分天下的局势,请问此战役是指(    )
A . 淝水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赤壁之战
9、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大明历》 C . 《史记》 D . 《齐民要术》
10、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他主要采纳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观点?(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法家 D . 墨家
11、在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中,有一次改革,统治者向被统治者学习,采取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一次变法是(   )
A . 李悝变法 B . 吴起变法 C . 商鞅变法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1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 人足矣”。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人南迁,给南方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②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原本社会经济发达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3、战国后期,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 . 管仲改革 B . 吴起改革 C . 李悝变法 D . 商鞅变法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是(    )
A . 陈胜、吴广 B . 项羽、刘邦 C . 商汤 D . 周武王
1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尚书》 D . 《春秋》
16、为了实现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大规模治理黄河 B . 颁布“推恩令” C . 铸币权和盐铁经收归中央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8、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搭配不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一一欧亚陆上交通开辟 B . “推恩令”的实施一一东汉王朝衰亡 C . 西周分封制一一西周统治范围扩大 D . 西晋“八王之乱”一一西晋从此衰落
19、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海洋文明 C . 城市文明 D . 游牧文明
20、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 .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 . 铁制农具的出现 D . 水利工程的兴修
21、《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焚书坑儒 B . 攻灭六国实现统一 C . 统一文字 D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2、在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史称“文景之治”。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实行盐铁专卖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2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2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 . 剥夺王国的封地 B . 分割王国的封地 C .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 .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25、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6、《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齐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国
27、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转变,下列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
A . 定居生活—群体生活—集体生活 B . 群体生活—定居生活—集体生活 C . 集体生活—定居生活—群体生活 D . 群体生活—集体生活—定居生活
28、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 . 图二说明商朝巳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D . 三幅图证明商代时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
29、以下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时期地理位置的示意图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7 B . 图片_x0020_100008 C . 图片_x0020_100009 D . 图片_x0020_100010
30、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民族融合的加强 B . 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 . 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 . 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11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2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五:“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4)材料四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5)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材料二: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四: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了实现“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制度”中,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中的局面,秦朝采取了种种措施,结合所学说说这些措施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3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
(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