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章光现象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列现象与雨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镜中的“我”
B . 树荫下的光斑
C . 汽车后视镜
D . 水中“断”笔




2、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而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東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
C . 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D . 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4、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相符的是( )
A .
钢笔“错位”﹣﹣光的折射
B .
手影﹣﹣光的反射
C .
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 .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5、生活中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 . 太极湖边,倒影可见
B . 林荫树下,点点光斑
C . 山涧小溪,清澈见底
D . 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6、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
B .
C .
D .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
A . 红外线与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等
B . 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光的色散
C . 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D . 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8、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灯光下的手影
B . 海市蜃楼
C . 池水“变浅”
D . 插入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
9、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当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
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B .
桥在水中的倒影
C .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
太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图形光斑




11、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鸟巢倒影
C .
雨后彩虹
D .
故宫日晷




12、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3、小明的爸爸身高1.80m,小明现在身高1.68m,而妈妈身高1.72m。如果他们全家人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均为10cm,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的下边缘需离地高度不能高于( )
A . 0.9m
B . 0.84m
C . 0.96m
D . 0.79m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反射
B . 排队时要向右看齐﹣﹣光的直线传播
C . 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光的折射
D .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2、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像”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小孔成像”成的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 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激光准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 . 正在放映时的电影屏幕是人造光源
C . 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当人走近平面镜时,像就会越来越大
4、我国古诗词文化有着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 . “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使潭底的像靠近水面
B . “绿树阴浓夏日长”句中“阴浓”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虚像
B .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D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最早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如图所示,现代城市中的一些高层建筑安装整体玻璃,造成了光污染,这属于光的(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现象。电影荧幕选用粗糙的白色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这种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甲、乙两位同学对下列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晚上,为了能看清自己的面部,甲认为应当用光源照亮镜子;乙认为应当用光源照亮面部.谁的意见正确?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的漫画,站在岸上的人看到的潭水并不太深,也就到人的胸部而已,可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很多,人跳入水中后可能会发生溺水事故,为什么?
3、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为什么不允许打开驾驶室里的灯?
五、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MN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请画出S点发出的光线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2、请你画出如图所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3、如图水面下有物体(A处),由于光的折射在水面上C处看到A的虚像点在B处,画出C处看到A的光路图。
六、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并且应选用(“2mm”或“5mm”)的玻璃。
(2)实验中,某同学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或“能”)找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像。
(4)某同学做完此实验,想到了生活中的镜子,当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他”到镜子的距离,“他”的大小(均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3° |
22.1° |
35.4° |
40.9° |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请简要说明理由:。
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 2 | 3 | 4 | 5 | 6 | |
入射角i | 15° | 30° | 45° | 60° | 70° | 80° |
反射角r | 15° | 30° | 45° | 60° | 70° | 80° |
(1)让人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