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共25小题)

1、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 . 唐末农民起义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朋党之争
2、《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A . 唐高宗 B . 武则天 C . 唐玄宗 D . 唐肃宗
3、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 . 三公九卿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5、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 .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 .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 .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明太祖 D . 康熙帝
7、网上恶搞“杜甫很忙”,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亵读,是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的反映。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则是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8、“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9、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 . 玄奘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唐蕃和亲 D . “遗唐使"来华
10、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这描述的是(   )
A . 汉武盛世 B . 盛唐气象 C . 两宋辉煌 D . 康乾余辉
11、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12、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
A .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 .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3、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开通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隋朝
14、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此,他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在他统治期间形成了政治比较清明的局面。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15、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
A . B . C . D .
1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17、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 .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 诗歌创作的丰富 C .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妇女地位的提高
18、在美国作家迈克尔· 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
A . 完成国家统一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开通大运河 D . 完善科举制度。
19、下面时间轴中,④处所建立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东汉 C . 隋朝 D . 元朝
20、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 . 兴盛的原因 B . 农业的发展 C . 衰落的过程 D . 割据的结果
2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B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C .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D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2、杜甫(712-770 年)在《垂老别》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造成诗中所描述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五代十国 B . 藩镇割据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23、读如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2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荒灾,无以为生,于是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这段话陈述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作用
25、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 黄河流域 B . 江南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长江流域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50分)(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1)材料一中,“此河”指的是什么?“此河”的中心在哪里?请写出此河的 A 点和 C、 F 段名称。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河”的评价?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 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载初元年(690 年)二月,武则天“策问贡人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

前试人自此始”。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 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 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 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 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1)材料一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 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选拨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根据材料二,武则天是如何对科举制进行创新的?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摘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材料三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 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答出两点)。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说明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唐朝时对外 交往的事例。
(4)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