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 设置台湾府 B .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
2、有学者说: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下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越族 B .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C . (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 . (康熙帝)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八王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陈桥兵变
4、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明城墙遗址    ③金中都水关遗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①②
5、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    )
A . 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 B . 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 C . 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 D . 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6、宋初大将曹翰写的《退将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
A . 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 B . 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 C . 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D . 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
7、“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对此,下面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 统一——隋炀帝 B . 制度——科举制 C . 工程——紫禁城 D . 秩序——废丞相
8、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该同学描述的是(    )
A . 汉武盛世 B . 盛唐气象 C . 两宋辉煌 D . 康乾余晖
9、下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纹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_x0000_i1029

A .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 . 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 . 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 . 唐代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出自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句描述的情景与下列选项相符的是(    )
A . 安史之乱 B . 陈桥兵变 C . 南宋抗金 D . 澶州之战
11、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 . 东罗马金币 B . 西夏符牌 C . 急递铺令牌 D . 锦衣卫印
12、小明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宋朝,下列他所做的事情,不符合当时实际的是(    )
A . 品尝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 . 使用交子购买商品 C . 在瓦子里欣赏《西游记》 D . 使用火药武器
13、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功能的市镇。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    )

A . 文化发达 B . 手工业兴旺 C . 商业繁荣 D . 海外贸易发达
14、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许多人物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帝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B .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 .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D .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15、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种(广泛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A . 《史记·食货志》 B . 《梦溪笔谈》 C . 《齐民要术》 D . 《农政全书》

二、辨析改错题(8分)(共1小题)

1、民族关系和谐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唐玄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2)北宋与辽、西夏对峙时期,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榷场”,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4)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铁木真的带领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

三、材料解析题(共32分)(共3小题)

1、自信,缘于实力,缘于创新;发展,缘于交流,缘于共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五年(631年),遣使献方物。……开元初,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贞元二十年(804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逸势,学问僧空海。元和元年(806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人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发明

传播

造纸术

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非洲

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由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等传入欧洲

火药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指南针

12世纪由阿拉伯商人经海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入欧洲

材料三:明朝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了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1405到1433年间……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7000多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为什么说这“七次远洋航行”是“史无前例”的?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绚美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四月丁酉(即贞观四年四月,公元630年),御(御:皇帝出行)顺天门,军吏执颉利(颉利:突厥首领)以献捷(献捷:古代打胜仗后进献俘虏)。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玺书:皇帝下诏的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且和平实现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也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材料三: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廓尔喀、布鲁克巴等外番部落,如有禀商地方事件,俱由驻藏大臣主持。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番兵。

——《卫藏通志·条例》

(1)材料一中“天可汗”是谁?他为什么会得此尊号?
(2)澶渊之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材料说明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驻藏大臣具有哪些职权?清朝前期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进行探究。

【技术引领】

【品种引入】

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今属越南)而得名。性早莳(栽种)、早熟、耐早、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使谷物产大为增加。

——百度百科

【政策引导】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其作用。
(2)宋代引入的这一新作物品种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该品种有哪些优点。
(3)“明朝末年的大动荡”指什么?为什么说清朝前期“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4)结合以上探究,你认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