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暑期作业03:夏商周时期(一)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

A . 孙膑 B . 孔子 C . 韩非子 D . 孙武
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春秋无义战” B .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C . 经济飞速发展 D . 各学派激烈辩论
3、“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

A . 战乱、环境变化 B . 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 . 外族人侵 D . 思念家乡
4、主张“兼爱”“举贤”的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荀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5、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A . 走向统一 B . 弱肉强食 C . 诸侯争霸 D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
6、战国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这个“旧制度”是指(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奴隶制 D . 中央集权制
7、人人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的国王是(  )

A . 商汤 B . 盘庚 C . 伊尹 D . 武丁
8、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王朝

疆域

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今河南全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为中心

西周

今河南、河北、山东全部,陕西大部,南到长江下游地区

A . 夏、商、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B . 河南和山西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地区 C . 夏、商、周维持统治的时间越来越长 D . 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疆域在不断扩大
9、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

A . 兵归家,释奴婢 B . 蜀守冰,凿离堆 C . 招流民,行屯田 D . 重本业,轻末业
1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 . 法家的衰落 B .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注重儒家学说
1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2、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
A . 用刀刻 B . 用毛笔写 C . 用树枝写 D . 用碳笔写
13、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    )
A . 改革盛行 B . 战争不断 C . 王室衰微 D . 国家统一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北面的是(    )
A . B . C . D .
15、追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 “兼爱”、“非攻” C .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
A . 实行禅让制 B . 实行分封制 C . 确立世袭制 D . 推行郡县制
17、下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的目录截图,图中两个空白书名号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图片_x0020_1480493818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18、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也完成了一项水利工程。关于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
A . 防洪排水 B . 水运 C . 防洪灌溉 D . 蓄水防旱
19、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的精神家园。若要研究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汉字,应选择图4所示内容的(    )
A . 图片_x0020_100003 B . 图片_x0020_100004 C . 图片_x0020_100005 D . 图片_x0020_100006
2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韩非子》 D . 《论语》

二、问答题(共2小题)

1、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1)、“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下图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教民播种五谷”的农业创始人是谁?

(3)、下图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
用什么?其使用有什么作用?

(4)、下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1分)这一工程至今仍发挥哪些作用?

2、

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历史文物的研究与解读。根据所学知识,请分别说出图1、图2 的名称? 通过图1、图2文物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2)图3说明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一项什么重要措施? 有何历史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和“天下为家”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它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社会状况?

(2)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包括哪些朝代?

2、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札记·礼运》

材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感悟启迪】

材料三

 

材料四  (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史记·殷本纪》

(1)【王朝更替】请你完成表格,记录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毫、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前771年

镐京

周幽王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4)据材料三、四回答,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暑期作业03:夏商周时期(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