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暑期作业08:秦汉时期(三)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文景之治 C .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 . 百家争鸣
2、下表为西汉至王莽时期太学博士人数的情况表。这是由于(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太学博士

汉宣帝元康二年

前64年

1500人

汉元帝永光五年

前39年

2500人

汉成帝阳朔四年

前21年

4000人

居摄三年(王莽摄政)

8年

10000人

A . 儒家统治地位确立 B . 百家争鸣的推动 C . 科举制的确立 D . 对外交流的加深
3、中医中药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的是(    )
A . 扁鹊 B . 张仲景 C . 华佗 D . 李时珍
4、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核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
A . 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些法律措施(    )
A . 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秦朝的社会稳定 C .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 . 禁锢了秦朝民众的思想
6、据史料记载,西汉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这个专门机构设立的核心意义在于(    )
A . 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 . 保护来往的各国使团 C .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D . 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7、“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故谓之实录”。这是史学家班固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评价。下列史实在这部通史中有记载的是(    )
A . 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B . 刘秀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8、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 改进造纸术 B . 发明印刷术 C . 修筑都江堰 D . 编著《史记》
9、电视剧《大秦赋》讲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如果你是编剧,下面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 . 分封诸侯, 以护中央 B . 统一度量街、货币 C .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 . 设置军机处,加强集权
10、“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郡县 B . 削减侯国 C . 盐铁官营 D . 独尊儒术
11、下图所示历史人物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基本上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他统治期间的史实不包括(    )

A .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 .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C .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D . 派张骞出使西域
12、《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 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 . 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C . 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 . 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13、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和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隋炀帝 D . 唐太宗
14、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考古发现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对比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
A . 二里头遗址与《资治通鉴》 B . 殷墟甲骨文与《史记》 C . 少林寺与《道德经》 D . 司母戊鼎与《天工开物》
1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 . 巩固国家统一 B . 加强经济管理 C . 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 . 加强文化控制
16、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 中央集权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王位世袭制
17、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中央集权制
18、南朝时,《四部目录》著录的书有64582卷,与汉朝《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图书相较,时过338年之后,书籍卷数增加4.3倍。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因素是(    )
A . 甲骨文的出现 B . 造纸术的改进 C . 印刷术的发明 D . 指南针的发明
19、“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    )
A . 秦始皇 B . 汉高祖 C . 汉武帝 D . 唐太宗
20、中共十八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经监察机关“拍苍蝇,打老虎”发挥了重要作用,查处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历史上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
A . 设刺史制度 B . 设丞相 C . 实行推恩令 D . 设御史大夫

二、问答题(共2小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的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是哪里?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2、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分析:情境中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商路得到的,这条商路被称为什么?谁开辟了这条商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为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而设置了什么机构?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组诗

材料二:

人物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建立  ① 

颁布“推恩令”;削爵除国;

建立刺史制度

 ②

统一货币、度量衡

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  ③  ”的建议

军事

北击 ④ ,修筑长城

漠北战役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

格。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指出西汉疆域在西北方向增加了哪一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孔子

①(核心思想)

战国

“民贵君轻”

秦朝

焚书坑儒

汉朝

董仲舒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

(1)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2)材料二中胡寄窗、李威熊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评价有何不同?(不得照抄原文)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不同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汉唐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陆路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海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试举当今时代一则实例说明材料一中所言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之间的传承关系,并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暑期作业08:秦汉时期(三)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