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4:3,其路程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
A . 5:4
B . 4:5
C . 9:20
D . 20:9
2、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 . 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 . 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D . 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3、成语、谚语、俗语和诗词等语文知识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B . “霜前冷,雪后寒”,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小冰晶的现象
C . “釜底抽菥”是指彻底止沸,“扬汤止沸”是指暂时止沸
D . “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现象
4、2019年1月3日,我国探月卫星“嫦娥四号”垂直软着陆于月球背面,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展开对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5、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向前行驶,小王以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

A . 小张速度最大
B . 小王速度最大
C . 小李速度最大
D . 三人速度一样大
6、下列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
B . 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 . 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7、下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 . 甲、乙、丙三者只有响度相同
C .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 .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v-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 甲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
B . 甲、乙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着
C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 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越来越大
9、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速度
10、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 . 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 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11、疫情期间,农村“大喇叭”重出江湖,用最接地气的表达,呼吁村民们做好疫情防控,戴好口罩,减少串门。对这一过程中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 选择不同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 .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朵
D . 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 .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 . 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 .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13、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厲于凝华的是( )
A .
河水表面结冰
B .
草叶上形成露珠
C .
山间形成白雾
D .
草叶上结形成霜




1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 .
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B .
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
C .
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
D .
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




1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 . 只有①②正确
B . 只有③④正确
C . 只有②③④正确
D . ①②③④都正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 的音调.那么发声体是,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填 “升高”或“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的; 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选填“变高”、“变低”).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的速度为m/s。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当时间t=s时,两车相距8m。
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国的雾霾天气非常严重。其中雾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太阳出来后,雾气会慢慢散去,这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4、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 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球的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起悬挂的乒乓球.
(1)我们观察到;
(2)若乒乓球拿走,音叉(选填“会”或“不会”)振动.乒乓球的作用是.
(3)将该实验放在月球上做,乒乓球(选填“会”或“不会”)弹开.
2、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 |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探究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3)观察到右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4)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C=cm,VBC=m/s。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同组的小琦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下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请你判断:小琦的做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汽车在出厂前要进去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使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2000m。求
(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列动车08:22从甲地始发,经过4小时到达终点站乙站,已知甲、乙两站间里程为800km,求:
(1)该动车在甲站到乙站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