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 . 入射角是30°
B .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 . 反射角是60°
D .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2、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1,所用时间之比是 2:3,则速度之比 是( )
A . 9:2
B . 2:1
C . 1:2
D . 2:9
3、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一现象表明( )
A . 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 .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
D . 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4、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下列国际单位中,属于长度基本单位的是( )
A . s
B . km
C . m
D . m/s
6、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欧姆
C . 伽利略
D . 阿基米德
7、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是( )
A . 教室的高度为6m
B . 一支新铅笔长约为20cm
C .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D .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0.8s
8、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行星转动
B .
鲜花怒放
C .
骏马奔腾
D .
枯叶飘落




9、小华骑单车上学时,发现路边的树向后跑,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小华所骑的单车
B . 路边的电线杆
C . 路边的山
D . 路面
10、有关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 误差在测量中是可以避免的
C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D . 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1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墙上的手影
B .
水中的倒影
C .
看到水中的鱼
D .
“折断”的铅笔




12、下列四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小球的四张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
B .
C .
D .




13、白亮污染是都市较为普遍的一类光污染。白天,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铝合金板等都能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路面上或房间内,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以及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
A . 折射
B . 漫反射
C . 直线传播
D . 镜面反射
14、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海市蜃楼
C . 一叶障目
D . 水中倒影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快
B .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C . 相同路程,物体运动所需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D . 相同时间,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6、如图所示,图甲是甲物体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乙物体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 甲、乙都以2m/s作匀速直线运动
C . 甲速度越来越大,乙速度不变
D . 甲、乙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块的长度是cm。
2、小明坐高铁时,在列车启动后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填“静止”或“运动”)的.
3、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在前5s通过的路程为10m,休息5s后,在接下来的10s通过的路程为25m,该物体在前5s 的平均速度是m/s,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4、教学楼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平面镜长1米,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选填 “变大”、 “变小”或 “不变”);身高1.78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米,人到像的距离是米。
5、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m/s,则甲的s-t图线是图(2)中的图线(选填“A”或 “B”),10s甲通过的路程为m;若甲和乙同向运动,通过8s甲乙相遇,则乙的s-t图线在图(2)中的(选填 “Ⅰ”、 “Ⅱ”或 “Ⅲ”)区域。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2、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_____(选填 “A”或 “B”)。 (1)
A . 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 . 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是为了研究声音的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选填 “音调”、“响度”或 “音色”)来辨别声音的。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探究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应选(选填“穿衣镜”、“铜镜”或“玻璃板”),利用其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的特点,其目的是。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3)小华在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如下表所示,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2组的数据偏差较大。你认为她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选填字母)
(3)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02 | 25.60 | 28.50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15 | 25.60 | 28.50 |
A . 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B . 选用的玻璃板太小
C . 蜡烛B与蜡烛A的像没有完全重合
(4)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处,移开蜡烛B,观察到白纸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5)平面镜成像可用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来解释。
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图中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作出它在空气中大致的折射光线。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小明站在湖边,望着平静的水面,看到鱼儿在白云中游动,请你回答小明所看到的鱼儿和白云分别是由于光的什么现象形成的?我们说鱼儿是运动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六、计算题(共3小题)
1、假期,小明骑单车行驶300米,用时60秒,小明以相同的速度从自己家匀速骑行到小华家,用时20分钟。求:
(1)小明骑单车的速度;
(2)小华家离小明家有多远。
2、有一次小明参加户外拓展实验活动,小明站在一座山崖前大喊一声,他从他腕上的电子表看到,从他发出喊声后,经过0.6s听到了回声。(注:声音的速度取340m/s)求:
(1)山崖离小明有多远;
(2)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6.8km需要多少时间。
3、两个运动物体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出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求:
(1)甲物体运动的速度;
(2)乙物体运动30m需要多少时间;
(3)甲、乙运动物体经过10s,相距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