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浏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 .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声速
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 . 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 . 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C . 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 . 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4、《乘坐自动扶梯的礼仪规范》中提到:搭乘自动扶梯时“右侧站立,左侧急行”,这不仅是国际大都市的文明规则,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如果以扶梯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地面是静止的
B . 右侧站立的人是运动的
C . 扶梯是运动的
D . 左侧急行的人是运动的
5、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A . 放大镜
B . 照相机
C . 投影仪
D . 显微镜
6、“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B .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
C .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3kg
D .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7、远看浅浅的河水,一旦涉入其中后,会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发生了折射
C . 光发生了反射
D . 某些人的幻觉
8、小红同学周末向爷爷奶奶问好时,经常利用微信进行视频聊天,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B . 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手机屏幕的画面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 . 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9、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 .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C .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0、下列措施中,能使瓶中矿泉水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 水结成冰,体积变大
B . 放在冰箱里,水温度变低
C . 打开瓶盖,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
D . 宇航员将它带到太空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园林日出静无风,雾淞花开树树同。”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2、甲物质的密度为
,乙物质的密度为
,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
,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
2、月亮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会看到圆形的光斑,这是 (选填“树叶”或“太阳”)的像。
3、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4、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1/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长,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5、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冰的密度。小丽利用冰的密度(已知冰的密度为
),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密度:选取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测量出雪的厚度为
,然后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测量出脚印的深度为
,她由此估算出积雪密度为 。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
(1)如图所示中物体的长度是cm。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如下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ON垂直于镜面。
(1)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如果入射角为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
、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3、小雨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在图丙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选填“AB”、“BC”或“CD”);在第10分钟,杯里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kg/m3。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国发射的“高分4号”卫星,在远离大气层的圆形轨道绕地球赤道运行,轨道高度(距地面高)3.6万千米,如图所示是卫星的在轨照片。“高分4号”配置可见光和红外相机,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是地球的同步卫星,所以能够对地面上的移动目标长期“凝视”,获取动态变化过程数据。使我国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
(1)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的液态燃料,与家用液化气相似,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高分4号”卫星夜间照相时,利用的是(选填“红外线”或“可见光”)成像技术。
(3)卫星(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地面发出的超声波信息。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细心的小明发现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盛水缸常常被冻裂(如图所示),是什么原因呢?请你帮他做个计算:一个容积为0.27m3的水缸并盛满水,则缸中(g取10N/kg)
(1)水的质量是多少?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ρ冰=0.9×103kg/m3)
2、“红灯停,绿灯行”,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对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1)行人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绿灯剩余时间,否则有可能被“困”在路中央。小强同学欲通过宽度约为30m的马路,若绿灯倒计时还剩10s时,他若想沿斑马线穿过马路,则他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排量为2.0L的汽车不熄火等侯10s,约需消耗汽油10mL。若某路口的红灯时长为70秒,则该汽车等待红灯时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kg?(ρ汽油=0.8×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