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巩固(共6小题)

1、图书馆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是(  )

A . 泡沫灭火器 B .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 干粉灭火器 D . 以上三种灭火器均可
2、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图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B图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图的实验现象是            
(4)D图的实验现象是            
3、下列气体遇明火可能会爆炸的是(   )
A . 一氧化碳和氢气    B . 甲烷和氮气 C . 二氧化碳和氮气    D . 甲烷和空气
4、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 .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C . 酒精灯着火——用湿布盖灭    D .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5、康康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C . 即使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也不可能燃烧 D . 由本实验推知,消除可燃物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6、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C .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 .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漏气

二、强化提升(共5小题)

1、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A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      
(4)将燃烧后并已冷却的试管取出,倒扣在水槽中;同时将一支盛有空气的试管,同样倒扣在水槽中(如图B所示)。均拔下橡胶塞,燃烧后并已冷却的试管内液面上升高度明显大于盛有空气的试管,其原因是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是      
(2)实验二中       先燃烧,原因是      
(3)实验三可以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烧碱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3、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 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D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三、真题演练(共5小题)

1、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 . 隔绝氧气 B . 降低着火点 C . 隔离可燃物 D .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3、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选择序号填空)。 (2)
A . 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 . 湿毛巾会吸收CO C . 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4、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K1和K2 , 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 柴禾是可燃物 B . 散热的速度快 C . 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 . 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