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
A . 3μm
B . 3mm
C . 3cm
D . 3dm
2、小明和小王站在路边等校车,小王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路灯
B . 路边的树木
C . 小明
D . 驶来的校车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D . 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4、下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手影
B .
水中桥的倒影
C .
用放大镜看字
D .
树林中的光束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声音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6、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 . 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 .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 .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 用扫把将雨水扫开
7、如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前国旗护卫队预备升旗时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国旗AB间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1.7 m
B . 3.3 m
C . 4.8 m
D . 5.9 m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
C . 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
D . “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9、下例长度的正确测量是( )
A .
B .
C .
D .




10、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国产航母于2018年5月31日正式出海试航,该航母被定位为大型载机作战平台,是中国海军航母综合作战力量建设征程的新起点。如图为舰载机正在飞离航母时的场景,此时舰载机相对于航母是( )
A . 运动的
B . 静止的
C . 不能确定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11、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 s
B . 中学生身高16dm
C .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0mm
D . 运动会上中学生200米跑时间大约为20min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 .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不能减弱在室内听到外面的噪声
D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 时间流逝
C . 海水奔腾
D . 春风拂面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 . 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 . 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 . 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 ,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 )
A . 钢轨的长为
B .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C . 钢轨的长为
D .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
2、小雨和家人一起开车外出,坐在小轿车上的小雨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雨以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的速度快。(以上两空均选填“小轿车”成“大客车”)
3、现在不少餐厅的菜都利用干冰营造若隐若现的效果。这是因为干冰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遇冷液化成白雾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让人食欲大增。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两个透镜有一个焦距是重合的,请画出经过两透镜的光路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小明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1)此物质一定属于(选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加热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64 |
68 |
72 |
76 |
80 |
80 |
80 |
80 |
84 |
88 |
92 |
96 |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2、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 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小王同学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还缺少了哪两项?
答:、;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移动(选填“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
六、简答题(共1小题)
1、小刚在浴池中洗澡,看到天花板下滴下的水珠.他想:“水蒸气变成水有没有条件,是不是跟温度有关?”他先进行了猜想:水蒸气的液化是否跟遇到冷的物体有关?然后他就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给试管里的水加热,用导管把产生的水蒸气喷到冷的玻璃片上,看到有水珠产生,而再把水蒸气喷到加热的玻璃片上时,却没有发现水珠.
根据阅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该结论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应用?试举例说明.
七、综合题(共1小题)
1、
(1)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八、计算题(共1小题)
1、科学家们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受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