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
A . 食物的腐烂
B . 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 . 农家肥的腐熟
D . 酒精灯安静燃烧
2、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 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 . 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
D . 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3、镁等活泼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钠能与水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它们都不与煤油反应,有的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据此推测,若镁、钠等活泼金属着火,可以用作灭火剂的是( )
A . 水
B . 细沙
C . 煤油
D . 二氧化碳
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A .
B .
C .
D .




5、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B .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C .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D .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 氨气
B . 氢气
C . 氮气
D . 二氧化碳
7、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 .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9、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 气体X | 水温/℃ |
A | 氧气 | 5 |
B | 氮气 | 40 |
C | 二氧化碳 | 80 |
D | 空气 | 80 |
A . A
B . B
C . C
D . D
10、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 .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 .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2、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步骤 1.升温至 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步骤 2.继续升温至 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②③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2)若要得到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
(3)无烟煤(是/不是)可燃物,若使其燃烧还可以尝试进行的操作是。
2、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某校学生宿舍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起因是学生庆祝生日,在蜡烛仍未熄灭之际,有人互撒面粉,导致粉尘爆炸,酿成悲剧。请回答:
(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
(2)下列关于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
B . 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C .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量有关
D . CO和N2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发生爆炸后,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4)为了研究其他的灭火方法,小明用生活中的泡腾片做了图1的实验。往水中加入泡腾片,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泡腾片的标签如图2所示。
①由图1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写一条)。
②写出维C泡腾片中一种盐的化学式。
③将维C泡腾片投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主要是因为柠檬酸和发生反应,生成,从而使蜡烛熄灭。
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2)
A . 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 . 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 . 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