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
门捷列夫
B .
达尔文
C .
拉瓦锡
D .
牛顿




2、《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烧裂矿石
B . 粉碎矿石
C . 淘洗矿粉
D . 取泥制坯
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干净的果汁
C . 冰水混合物
D . 矿泉水
5、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塞紧橡胶塞
B . 倾倒液体
C . 加热固体
D . 振荡试管




6、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 观察三种气体的颜色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
解释 |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蔗糖溶于水后看不见其存在 |
分子很小 |
C |
氖原子和氩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D |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
分子间隔大小发生改变 |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 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 .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0、下列各组是有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长期敞口存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有。
(3)夏天盛冰块的杯子外壁有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取液体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mL。
(2)仪器B的名称为。
(3)加热已量取好的50mL液体,除了D、F,还需要的仪器有。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氧气分子间有。
(3)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不同。
(4)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提示:可参考试卷最前面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根据以下探究回答:
(1)A实验可得出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是。
(2)B实验将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3)C实验为了证实人体接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请你推测1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5、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3)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测出氧气的含量小于实际值,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之一是。
(4)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理由是,但如果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另种物质,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请你推测该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6、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
(2)实验2: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7、有些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有些物质只有在氧气中能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最明显的现象是;
(2)实验时甲中细铁丝没有燃烧的原因之一是;
(3)乙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4)乙中水的作用是;
(5)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点之一是。
8、为了比较MnO2和水泥块的催化效果,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 ,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在(相同体积)O2 , 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5%的H2O2溶液 |
的H2O2溶液 |
催化剂 |
1g水泥块 |
1gMnO2 |
时间 |
165秒 |
46秒 |
(1)实验2中双氧水的浓度应为。
(2)【结论】
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加入(填“MnO2"或“水泥块”)反应速率更快。
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加入(填“MnO2"或“水泥块”)反应速率更快。
(3)【反思】
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9、“工业制氧”生产流程如下:
(1)该生产过程的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不同。
(2)该生产过程最终得到的“氧气”并不是纯净物,还含有(写一种物质即可)
(3)最终得到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纯氧气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1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而不是A,理由是。
(3)用D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当导管口气泡放出时:用C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4)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5)加热一定量的氨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收集一瓶氧气后停止加热,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