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2020年6月,我们连州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 雷雨后空中彩虹
B . 水底看起来变浅
C . 平面镜成像
D . 小孔成像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C .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
D . 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B . 记录水的温度的时间间隔相等比不相等好
C . 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D . 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力拍桌子,桌子发声但看不到桌子振动,说明有些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利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
C . 医生给病人做“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获得病情的
D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5、弦乐器与管乐器发出的音乐有可能相同的是(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和音调
D . 响度、音色和音调
6、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树叶上霜的形成
B .
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C .
雾的形成
D .
冰冻衣服变干




7、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体是非晶体
B .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C . 该物体的熔点为80℃
D . 第30min时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
8、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 . 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 . 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C . 听枪声计时不准确,计时比真实时间偏短
D . 听枪声计时不准确,计时比真实时间偏长
9、国庆假期,在西太湖风景区内,小苗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蓝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 )
A . 黑色
B . 绿色
C . 红色
D . 蓝色
10、欣瑜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到了图中的情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
B . 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10cm
C . 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将变小
D . 图中的透镜所成的像在真实文字的下方
11、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不同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下列数据较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 . 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C .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D . 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从冰箱冷藏室取出一瓶矿泉水,会看到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过段时间,这些小水珠不见了,这是又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今年为防新冠疫情,广州设计制造成功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连接机器人的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基本的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该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3、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像”“虚像”),鱼叉应瞄准 (选填“看到的鱼的方向”、“看到的鱼的上方”或“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4、小明感冒后不停地咳嗽,其咳嗽声是由声带产生的,其体温如图甲所示,读数为℃。妈妈带小明去医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小明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选填信息/能量)的性质。小明发现很多如图乙所示的“静”字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减弱噪声。
5、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延童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声源是,上下推拉“ 活塞”,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
6、某同学身高170cm,站立在离竖直镜面3m的水平地面上。已知镜子只有50cm长,则镜中该同学的像高cm,如果该同学向镜子靠近2m,则他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兴庆公园的湖边,亦菲看到美丽的柳枝在水中舞动,这是光的现象;看到斜插在湖中的枯木向(上/下)弯折,这是光由于光从(选填“空气进入水”或“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林孔隙,在地面形成明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若太阳光与湖面夹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度。
8、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远视眼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图中表示远视眼的是图(选填“甲”或“乙”),远视眼应佩戴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9、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它的量程是cm分度值是cm,若小明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30cm,此记录结果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10、如图,小兰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 (2)
A . 三角形光斑
B . 圆形光斑
C . 蜡焰的正立像
D . 蜡焰的倒立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4)晴天正午,小兰走在公园的树林下,她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树叶)的(选填像/影子)。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作出图中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所示,
是入射光线,O是入射点,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在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
(1)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 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如图,小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小美做实验时,看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它们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择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两只蜡烛A、B;
(2)将蜡烛A点燃,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将蜡烛B(不点燃)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一个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所示,小宁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不断改变物距,测出对应的像距,得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如图甲,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乙图所示,当蜡烛位于图中
处时,移动光屏到(选填“
”、“
”或“
”)点,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小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
处,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原理人们制成了(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蜡烛燃烧变短了,其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将(选填“升高”或“降低”);

(4)同组的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凸透镜碰到地上,透镜的上半部分摔烂了,她坚持用余下的半部分继续实验,则光屏上将______。 (4)
A . 得不到像
B . 仅成上半部分的像
C . 仅成上半部分的像
D . 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图乙是加热50s时温度计的示数,其大小为℃。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5)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 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 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波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 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选填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选填会/不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3)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4)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选填信息/能量)的特性。
(5)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______。 (5)
A . 蝙蝠
B . 蜘味
C . 青蛙
D . 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