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诊断性抽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 . 绿叶黄花 B . 黑叶红花 C . 黑叶黑花 D . 红叶红花
2、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 .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3、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 .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 .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4、用手机看视频,图象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象,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 20cm B . 15cm C . 10cm D . 5cm
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要使反射光线照射到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B . 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 C . 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减小入射角 D . 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增大入射角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 . 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7、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 .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 . 晶体的熔点是80℃
8、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勇敢坚毅,使疫情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次性医用口罩长约为10dm B . 人正常体温为38℃ C . 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D . 某病人身高约为167cm
9、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不同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647735452 B . 图片_x0020_100015 C . 图片_x0020_100016 D . 图片_x0020_100017
10、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耍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传播速度
11、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温度零下10℃的某一天,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来到屋子里,浸在装满0℃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 B . 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 . 盆中的水不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 D . 盆中的水不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
12、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2 钢笔“错位”——光的折射 B . 图片_x0020_100003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C . 图片_x0020_100004 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D . 图片_x0020_100005 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13、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 .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 . 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 . 为了观察到更明亮的蜡烛A的像,应该把蜡烛熄灭后观察
14、如图所示,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0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 . 图片_x0020_100011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 . 图片_x0020_100012 放大镜的成像图 D . 图片_x0020_100013 近视眼的成像图
15、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一把刻度尺让四位同学先后测量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四次读数分别是:18.50cm、18.74cm、18.49cm、18.51cm。分析数据,筛除其中错误数据后,该课本的宽度应为(   )
A . 18.56cm B . 18.51cm C . 18.50cm D . 18.49cm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光;
(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3)如图丙所示,小明想通过三个纸筒上的小孔观察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做的依据是      .
(4)如图丁所示是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膜或孔)进行观察.若仅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2、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图片_x0020_901347812

3、根据图可读出:物体AB的长度为,物体A的长度是。秒表的示数是s

图片_x0020_100020

图片_x0020_100021

4、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图片_x0020_100023

5、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反射角大小是,折射角大小是。玻璃在界面的(填“左”“右”“上”或“下”)侧。

图片_x0020_100024

6、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而“楼台倒影”则是现象,所成的像是立的像.
7、如图甲显示的现象叫做现象,就像雨后天空中的彩虹,其实我们(选填“背对着”或“正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造虹”的现象,其中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乙图中的温度计放在可见光带外侧,但示数会升高,说明红外线的比较显著。

图片_x0020_100025

8、红光和紫色是两种不同颜色的色光。当它们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玻璃时,折射角的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当一束红光与一束紫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块玻璃砖上时,再由玻璃折射出后(选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d会(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图片_x0020_100026

9、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打到光电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1 , 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1移到S2时,且S1 S2的距离为4 cm,则该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为cm.

图片_x0020_100027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应怎样改正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2、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图片_x0020_100044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2)
A . B .
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100045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选填“透明玻璃板”“茶色玻璃板”),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A”或“B”)处。
(5)有同学用方格纸替代白纸,如丙图,更方便探究像与物关系。
(6)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他发现蜡烛的像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右侧边在水平桌面上顺时针转动,发现蜡烛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移动(均选填 “向左”、“向右”或“不”)。
4、在做研究“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媛媛同学发现:实验室的光具座总长只有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媛媛面临的问题是: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

序号

直径

焦距

5cm

30cm

4cm

10cm

(1)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选填“甲”或“乙”);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
(2)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图片_x0020_100046

(3)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乙(a)所示,则物距满足的条件是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丙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最合理的做法是
(5)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丁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6)如图丁所示,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刻度线处,此时眼睛应在(填“烛焰”或“光屏”)的一侧向透镜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虚像。
(7)将蜡烛置于凸进镜一倍焦距处,结果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这是因为

四、作图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标出反射角。

图片_x0020_100029

2、图中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然后画出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过C点的光线

图片_x0020_100032

3、请在如图中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光线BC的入射光线。

图片_x0020_100035

4、如图甲所示, 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图片_x0020_100039

(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诊断性抽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