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
B | 从Fe、Cu混合粉末中分离出Fe粉 | 用磁铁吸引 |
C |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 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
D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点燃 |
A . A
B . B
C . C
D . D
2、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符合题意,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该项性质表现出来的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易挥发,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 . 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 . 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的物质
D . 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B .
过滤液体
C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
收集氢气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 .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 .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 .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后停止加热
B . 点燃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C . 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取出,后停止加热
D . 用托盘天平衡量药品时,先调平,后衡量
9、二甲醚(
)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 .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10、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 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 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新装修的房间里可以放活性炭去除异味,这是用活性炭的 性.
(2)食品保鲜常采用真空包装或填充保护气.真空包装的目的是 .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冰箱里取出后不久,包装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 .
(4)用于断代的碳14原子,有6个质子、8个中子,则其电子数为 ,原子序数为 .
2、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序号, 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3、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
(2)m个氯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式为。
4、金属材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将硬铝片和铝片互相刻画,(填“硬铝”或“铝”)片上留下明显划痕。
(3)“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涂上防锈漆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5、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 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
试回答:
(1)ClO2叫做,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3)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4)久置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3)FeCl2溶液含有少量CuCl2溶液,除去杂质CuCl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主要操作步骤为。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请运用“守恒”的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将24.5g氯酸钾跟6g二氧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飞船常利用反应2Na2O2+2CO2=2X+O2来提供氧气,根据推出X的化学式为Na2CO3。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填“高”或“低”)。
2、根据下列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3)C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实验药品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C的仪器名称是。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组装制取气体时,可选用图中的A、H、I、J、L、P和。
②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3)用2KMnO4
K2MnO4+MnO2+O2↑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加热63.2 gKMnO4理论上最多可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②当观察到导管口时,开始收集氧气(填序号)。
A 刚有气泡放出
B 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
③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玻璃片,(填“正”或“倒”)放在实验桌上。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进行,则丙为(填化学式),乙转化为丙的反应为(填“吸热”或者“放热”)反应。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