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共6小题)
1、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 .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 向右移动游码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筷子在水中“折断”
B .
看到物理书
C .
透过放大镜看指纹
D .
看到水中的鱼




3、在下列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 .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16kg
B . 课桌的高度约是7.8cm
C .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7.5cm
D . 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40℃
4、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
A . 节奏
B . 音调
C . 音色
D . 响度
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 冬天,冰雕逐渐变小
6、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
A . 投影仪
B . 放大镜
C . 照相机
D . 潜望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共8小题)
1、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2、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这种说法是以为参照物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4、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弹奏电吉他时他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5、矫正近视眼的眼镜片应是透镜。验钞机工作时,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的照射下会发光,这种看不见的光是。
6、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给冰加热,是为了让冰受热。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分钟。

(3)实验中,第6min钟时,冰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7、冬天,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石材,它的密度是2.8×103kg/m3 , 如将它等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等于kg/m3。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共2小题)
1、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一条电线杆,用时10s.
(1)求火车运行速度.
(2)若这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1km的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2、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标有容积为4L的一桶某植物油,小明想办法测出了油的质量为3.6 kg,求:
(1)该植物油的密度为多少?(1L=1dm3)
(2)若用它来装密度为0.8×103kg/m3酒精,能装多少千克酒精?
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6分)(共3小题)
1、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雨过天晴后,森林失火了,蓝猫赶到现场勘察,原来罪魁祸首竟是挂在树上的一颗颗水珠,为什么?
3、司机在夜间驾驶汽车时,车内不能开灯,为什么?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作图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共6小题)
1、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2、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4、小丽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 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 B , 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cm(选填“5”或“10”)。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直到如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像应是图乙中的(选填序号);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6、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他们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 (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②。
(3)小明改正错误后,称量中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g。
(4)接下来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丁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1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该小组测算得到的密度值偏(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