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在2019年曾影响我们生活的事件不能体现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 . 研发合成新药物,靶向治疗癌症 B . 通过政府补贴解决“无肉令人瘦”的民生问题 C . 合成能从沙漠空气中提取饮用水的新材料 D . 改进发动机燃烧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 给固体加热    B . 用量筒量取液体 C . 检验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是否集满    D . 在用水润湿的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
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石灰石与稀盐酸    B . 点燃蜡烛熄灭的白烟 C . 肥皂遇到硬水起浮渣    D .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氧气用作航空燃料 B . 水用于灭火 C . 液氦制造低温环境 D . 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
5、如果没有空气,将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 B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稀有气体0.94% C . 一氧化碳、PM2.5和PM10等会造成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质量状况越好 D . 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空气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向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B . 加热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产生蓝色沉淀 C . 淡黄色的硫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蓝色光 D . 点燃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B .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奠定了化学的基础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D .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8、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锌的国家。下列有关锌的说法正确的( )

A . 锌是金属元素 B . 锌的原子序数是30,与锌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即中子数)在数值上相同 C .   ”处锌的元素符号是ZN D . 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锌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是65.38g
9、二氧化氮是棕红色刺鼻气体,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是酸雨的成因之一。下列有关二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氮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 . 二氧化氮分子中质子与电子数目均为3 C . 每个二氧化氮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 二氧化氮由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分子构成
10、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 氢气+氯气 氯化氢                     氧化反应 B .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合反应 C . 过氧化氢 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D . 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氯化钙+水        分解反应
1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铝制高压电线冬天会被拉直

铝原子间的间隔遇冷缩小

B

温度高,酒精挥发快

温度高,酒精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加快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空气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D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分子的质量很小

A . A   B . B   C . C   D . D
12、“水是万物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洋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80% B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C .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 D . 节水器具的普及可以节约用水
13、下列对物质的组成、构成,氧化反应进行的分类及举例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错误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闻气味

蒸馏

B

澄清的石灰水和水

酚酞溶液

通入二氧化碳

C

胆矾和大理石

观察颜色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空气和呼出气体

两块干燥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哈气

燃着的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图是部分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仅呈现开头、靠近尾部和结尾的元素),根据其结构和特点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前三个周期开头、靠近尾部和结尾的元素依次均是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 B . X处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表示为 C . 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的值是7 D . 最后一列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化学性质相似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请用恰当的化学符号、符号意义或粒子名称等填空:

图片_x0020_750331729 图片_x0020_1832589876

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填符号),此符号的微观意义是。该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因为原子有如此结构,构成的硅具有半导体性质,是新能源开发和5G技术的基础材料。C所代表粒子的符号是,D处所表示的粒子符号意义是。A、C粒子相同,通过失去实现A→C。

2、下列是探究分子基本特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63606793

I得出的结论是。 III中A、B两烧杯中的物质没有,其中A杯中的无色溶液却产生与II中相同的实验现象,证明

3、“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图片_x0020_1367179572

(1)用A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观察到a、b管内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管中的气体,a管观察到,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根据现象,可知水分解负、正两极分别得到。根据水的分解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可推断出水是由组成的化合物。
(2)除了能通过宏观实验来认识水的组成,我们还能够微观探析这一变化的实质。

图片_x0020_814926090

①将B中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正确;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C变化的实质是

③此类变化是分解反应的微观依据是

④D中的生成物均是单质的微观解释是

4、分类和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木炭在空气和

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硫在空气和氧气

中燃烧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图片_x0020_1044692592

图片_x0020_1645677733

图片_x0020_672778686

图片_x0020_718905835

A

B

C

D

(1)为达到实验目的,D还需补充探究的实验问题是。C中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的作用是。与教材实验相比,改进后B实验的优点是
(2)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应将上述实验中的A与(填“B”或“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
5、根据水中杂质,利用化学实验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对水样进行净化处理。

图片_x0020_1831518751

陆地淡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使其具有气味和颜色。为净化淡水水样,按由A→D的顺序进行净水操作。利用明矾溶于水后,使其来达到净水的目的。静置后,进行B操作能除去。实验后,洁净的烧杯a中的液体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继续将水样通过某种家用净水器,水样变得无色无味,是由于净水器C中b处的(填物质名称)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进行操作D,最终得到。生活中可以通过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以降低水的硬度。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参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687396508

(1)A操作用于,正确的操作是:连接仪器如A所示,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产生A中的现象,则可继续实验。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不增加其他用品,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与B连接可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填字母)。用能收集较纯净氧气的方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因试管内的温度,同时试管中不再产生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而炸裂。
(3)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F,因空气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待引燃的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满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若未观察到上述现象,实验中可能存在的一个不正确操作是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物质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E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D为单质,D为黑色固体,可做燃料,A是暗紫色固体。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465782259

(1)在图中写出B、E(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
(2)D在C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3)写出A→C的符号表达式
(4)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将图中的转化关系补充完整。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现在,可以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空气中的各种粒子,但在两百多年前,空气的组成却是谜。人们只是认识到燃烧和呼吸都需要空气。古今穿梭,经历空气组成的研究。

(提出问题)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纯净物)吗?

(猜想与假设)拉瓦锡的猜想:空气可能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

(1)(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拉瓦锡思考并改进了其他研究者的实验,进行下列实验:

图片_x0020_2030070506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A

图片_x0020_671550382

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经充分加热后变成粉末。汞槽内液面下降,钟罩内液面

用符号表达式解释出现颜色变化现象的原因是。推测甑内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B

把 A中生成的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得到银白色液体和气体,得到气体的体积等于密闭容器所。把得到的气体加入A实验容器剩余的气体中。

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由A、B实验可知,拉瓦锡的猜想正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实验与结论)仿照A实验,我们尝试以红磷、木炭和铁丝代替汞,用C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思考与实验发现,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木炭和铁丝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归纳出实验A和C的研究思路是:根据空气中氧气与其他组分不同的,借助实验装置和的方法,选择,消耗其中的氧气,生成,使装置内与外界产生气压差,进入装置中,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