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十二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 氧气 B . 可吸入颗粒物 C . 二氧化硫 D . 二氧化氮
2、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

A . 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 . 分别加入蒸馏水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氧气 B . 过氧化氢 C . 二氧化硫 D . 二氧化氮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纸张燃烧 B . 湿衣服晾干 C . 铁钉生锈 D . 葡萄酿酒
6、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种原子,还可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O B . N C . H D . Cu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不燃烧 B .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C . 不使用催化剂,加热双氧水也能分解出氧气 D .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双氧水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
8、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 . 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 .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 道尔顿 B . 拉瓦锡 C . 门捷列夫 D . 侯德榜
10、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O3   ②2N  ③N2   ④2NO3-  ⑤Mg2+   ⑥      ⑦H2O

A .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⑤ B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⑥ C .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1、“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4 C . +5 D . +7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1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纯净物 B . 一定不是化合物 C . 一定是单质 D . 一定是混合物
1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 提供可燃物 B . 提供氧气 C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 Fe2O3 B . SiO2 C . Al2O3 D . CaO
16、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 .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7、美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在研究地下水时发现,处于地下深处两个矿物层中的水,由于受到高压的作用变成了类似“果冻”态的胶状体,呈仅几个分子厚度的水膜,黏度也大为增加。下列关于“果冻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果冻水不属于氧化物 B . 果冻水中水分子不运动 C . 果冻水与普通水物理性质相同 D . 果冻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18、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显电性 B . 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 C . 质子数为0 D . 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19、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种机器人是一种分子 B . 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C .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 . 这种分子的组成是混合物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1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一般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阳”或“阴”)离子.
(2)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      价.
(3)钠原子与图2哪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填选项).
2、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磷原子
(2)2个氮气分子
(3)4个氢离子
(4)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6)水是由构成的;
(7)铁是由构成的;
(8)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3、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液态氧  ④氯酸钾  ⑤矿泉水

(1)属于纯净物的是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这个变化是变化。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绑火柴的作业是
(2)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3)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钢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是:

四、推断题(共2小题)

1、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B的单质在A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C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D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回答:
(1)写出A、B的元素符A:B:
(2)写出D元素的离子符号气体E的化学式是
(3)写出A和B反应生成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是
2、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有如下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图片_x0020_28784099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B:H:
(2)写出反应①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图片_x0020_590744106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长颈漏斗添加药品的名称是
(3)与B装置做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实验结束,先,再,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6)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图片_x0020_208405237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有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化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回答两点)。
(3)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4)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十二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