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学业质量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C .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 .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2、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时,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 ).
A . 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 . 用量筒“量”出实心钢珠的质量
C . 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 . 用量筒“量”出0.2kg的酒精
3、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疫情之下,医用口罩人人必备,下列关于医用口罩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面料具有较强的过滤性
B . 面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C . 鼻梁上的压条应选用可塑性差的材料
D . 鼻梁上的压条应选用密度大的材料
4、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50g
B . 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C . 一本初二物理课本重大约20N
D . 干松木的密度大约是3g/cm3
5、下面是小翔在学习密度知识时写的一些交流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
A . 把某钢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氧气的质量减小,密度也减小
B . 由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D .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大于铝的质量

6、将两个带电小球悬挂在绝缘支架上,相互靠近,观察到带电小球相互作用。对观察到现象的记录如图所示,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B .
C .
D .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扩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铁丝难以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的间隙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D . 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
8、下列各种现象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 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B . 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C . 在衣服的拉链上涂蜡
D . 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
9、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
A .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 . 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 .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有推力作用
D .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10、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花瓶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花瓶放在桌面上,花瓶和桌均不发生形变
B . 花瓶放在桌面上,花瓶和桌之间没有弹力作用
C . 花瓶放在桌面上,花瓶对桌的压力是因为桌面发生的形变产生的
D . 花瓶放在桌面上,花瓶对桌的压力是因为花瓶发生的形变产生的
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铅笔尖,铅笔在竖直位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手指对笔尖的压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笔尖对手指的压力一定小于铅笔对桌面的压力
D . 铅笔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铅笔受到的重力
12、走进郑板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花岗岩郑板桥全身塑像,它静静地站在一个方形的花岗岩基石上,基石的长和宽都是1.1m,已知花岗岩的密度为3×103kg/m3 , 估测基石的重,最接近的是( )
A . 33000N
B . 18000N
C . 3600N
D . 360000N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升力和 力的作用,其中升力的施力物体是 。
2、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光年”是的单位。一定量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由于分子之间有,总体积会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3、一般来说,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当物体发生“热胀”时,物体质量,物体密度(以上两格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图(a)(b)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先后作用于同一根弹簧,观察比较两次作用的记录图,实验者两次施加力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据此,我们初步得到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一个因素。如图(c)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5、教材中有许多实验与现象的插图。请观察图中的四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
图甲:铁钉在石蜡上刻下划痕,这种操作可以比较出物质的是不同的;
图乙:两个铅块磨光,压紧后就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
图丙:气球膨胀时,金属颗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这个模型形象地说明了;
图丁: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弯,发生弹性形变的弓具有能,能够将箭射出。
6、如图所示,坐在船中的小明和小红用力向前扔出书包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书包最后会落回到地面,那是由于书包受到的作用。
7、如图所示,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木块受到支持面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力,因此,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为N;若水平拉动木块加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由于和没有变化,则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仍为5N。
8、在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了“顿牟(即玳瑁)掇芥”现象,这一现象本质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体吸引轻小物体;静电在现代有不少应用,请列举生活中一个应用实例:。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即将着陆于太阳系行星中的星。
9、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81g,体积30cm3 , b的质量27g,体积20cm3 , 如果其中有一个球是实心的,这个实心球应该是(选填“a”或“b”),这种金属的密度是kg/m3;另一个球空心部分体积是cm3。
10、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如图甲、乙两种握持方式中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握持方式违背了弹簧测力计使用“必须使测力计弹簧的与所测量的力的方向一致”的规则。测得钩码的重力为N;
(2)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得为mL。
三、作图题(共1小题)
1、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是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请画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小明从滑道下滑,受到滑道对他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斜向上且与滑道垂直,请在图乙中画出小明受到弹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乙图中用方框代替了人体,请将方框的中心作为力的作用点);
(3)如图所示,观光缆车沿轨道斜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画出缆车中重物A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50cm3的某种液体,向杯中再注入该种液体,直至注满。已知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总与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杯子质量;
(2)再注入液体的体积;
(3)杯中液体的密度。
2、一辆自身质量为的5t卡车,装运密度为2.5×103kg/m3的石子,途经某桥梁,见到桥头立有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求卡车空载时受到的重力;
(2)若卡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空载卡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3)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卡车装运7m3的石子,是否允许从该桥上通过?
五、实验题(共5小题)
1、小明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横梁平衡。将装有酸奶的烧杯置于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情况如图甲所示,测出烧杯和其中酸奶的总质量为。
(2)在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图乙所示量筒前,他考虑到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黏在筒壁上,难以完成测量;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从烧杯中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比量筒更优的地方,针筒的比较小,测量5mL体积更准确。
2、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分别测量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得到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 蜡块 | 干松木 | ||
质量m/g | 体积V/cm3 | 质量m/g | 体积V/cm3 | |
① | 9 | 10 | 5 | 10 |
② | 18 | 20 | 10 | 20 |
③ | 27 | 30 | 15 | 30 |
④ | 36 | 40 | 20 | 40 |
(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并标注蜡块、干松木;
(2)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是两条过原点直线,表明: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两条过原点直线不重合,表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
(3)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小石块的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实验目的不同,前者测量多组数据是为了 ,后者也测量多组数据则是为了 。
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方向”。现有器材:规格为50g的钩码六只、铁架台、细线、剪刀。
(1)探究重力的大小,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
m/g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G/N |
0.49 |
0.98 |
1.47 |
1.96 |
2.45 |
2.94 |
(2)使用六只钩码进行测量,得到如上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时,小明提出:观察重力大小和质量大小的变化关系,发现规律;小红提出:用数据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发现规律。你认为______(填写字母);
A . 只有小明方案可行
B . 只有小红方案可行
C . 小明和小红的方案都可行
(3)数据显示,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 N/kg;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重力的方向,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θ,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改变/不变);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 。
4、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运动,这样测力计读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甲、乙、丙所示图中,分别用F1=1N,F2=2N,F3=1.5N的拉力,拉着物块A匀速前进。分析甲、丙两图可得:;
(3)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在丁图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A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匀速前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 , 则F4=N;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N;
(4)用同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根据观察的不同,就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的大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
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为了探究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否平衡,小华在小卡片平衡时,将卡片(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原因是此实验是探究方向二力平衡的条件;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5)
A . 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 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 小卡片容易扭转
(6)小红同学也用图甲装置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她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你认为(选填“能”或“不能”)用小红的装置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