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 B . C . D .
3、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 .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4、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下列图象表示的反应过程与事实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 .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 .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C .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7、某同学模拟自来水厂将黄泥水净化,并最终制得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明矾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 B . 加活性炭是利用了它具有吸附性的化学性质 C . 证明液体B是硬水可采用加肥皂水的方法 D . 操作a是利用了水与其他物质的沸点不同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

A . 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 . 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D .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 . 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 .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 . 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10、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氧气 C . D . 氯化钠
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 B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13、下列物质的用途及其依据的性质均正确的是(    )
A . 液氧用作火箭的燃料——液氧具有可燃性 B . 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金属 C . 铜丝做导线——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 金刚石用于制造钻石——金刚石硬度大
1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①过氧化氢  ②空气  ③高锰酸钾  ④液氧  ⑤二氧化碳(    )
A . ②④⑤ B . ②④ C . ①②⑤ D . ①②③④⑤
15、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缺微量元素钙易患佝偻病 B . 元素种类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 C . 氨气是单质,因为由一种元素组成 D . 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1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3H2O:3个水分子中共含有2个氢原子 B . 2O:2个氧元素 C . :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 . :氧化镁的化合价为﹣2价
17、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分类正确的是(    )
A . 空气、碳酸钙、铁粉 B . 加碘盐、水、金刚石 C . 碳酸饮料、氮气、氧化镁 D . 澄清石灰水、红磷、高锰酸钾
18、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 用过滤的方法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 B . 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氮气与二氧化碳 C . 用二氧化锰可以区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D . 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固体与氯化钠固体
19、微博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是一系列苯的衍生物配以相应的文字形成的,如图所示为六氯苯,其化学式为C6Cl6 , 其中Ar(Cl)=35.5,Ar(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6454919

A . 六氯苯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 . 六氯苯是由碳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 C . 六氯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5g D . 六氯苯是化合物
20、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已知:

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图片_x0020_10317760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分解反应 B . 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 . 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 .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 , 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小于2: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应问题: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2)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
(2)2个亚铁离子
(3)2个硫酸分子
(4)构成食盐的微粒
(5)标出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6)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物质的化学式
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

A 蒸馏水      B 清澈的河水      C 自来水           D 冰水混合物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3)某同学取少量浑浊的海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下图所示进行过滤。其操作中存在的不正确是;证明过滤之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杂质的简单方法是(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图片_x0020_1911588437

(4)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8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4、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22

(1)变化I属于变化(选填“物理”“化学”);该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
(2)变化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填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5、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酿酒.在酿酒过程中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为酒精。香甜的酒酿就是利用该原理,用酒曲酶(俗称酒药)制作的。家庭一般制作酒酿的简单流程图如下:

图片_x0020_100029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 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个原子。
(2)如温度、水分等因素控制不当,易导致乳酸量过多而味偏酸。一个葡萄糖分子能分解成2个乳酸分子。乳酸的化学式为
(3)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2O6n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常见的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的实验。

图片_x0020_20648790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用装置J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的物理性质,且气体应从导管(填“a”或“b”)端通入。
(3)①D、E、F的实验中,装置E中蜡烛熄灭,同时装置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D中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从G、H、I中选择收集D产生的气体,可选择的装置有

②若实验时装置E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是,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③装置D中小试管的作用是(填序号)。

a 打开或关闭K时,可以使装置D中的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 形成液封,防止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④实验结束后,要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可用的方法有(填序号)。

a 将混合物过滤    b 向其中加肥皂水    c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四、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              
(1)实验一:在探究镁条性质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甲:镁条灰黑色,不易点燃,放在白醋中反应很慢,较长时间以后才有气泡冒出。

乙:镁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在白醋中很快溶解并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速率先是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直至停止,且试管壁发烫。

已知: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图片_x0020_921740791

差异分析:你认为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缺少了哪一个步骤: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3)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镁条与白醋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将橡胶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锥形瓶中放入一定量的镁条,针筒中放入白醋,塞紧瓶塞,将针筒中白醋推入锥形瓶并打开仪器(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得到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如图2所示)。

到C点烧瓶内气压达到最大值说明,CD段气压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4)从AB段到BC段来看,反应的速率是先慢后快,导致变快的主要因素是(填字母)。

a 镁条的表面积           b 白醋的浓度            c 温度

(5)实验二: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某研究小组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等量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取负载各种等量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a、b、c、d四个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上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注射器(如图3所示)。

图片_x0020_1786986826

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 mL浓度为5%的H2O2溶液,溶液全部注入后立即采集200 s内压强数据,最后用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4所示(猪肝研磨液富含过氧化氢酶,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温度升高时,其活性会降低)。

(实验分析)

上述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

(6)a、b瓶在60 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
(7)a、b、c瓶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起来,主要原因
(8)前50 s内,b、c、d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可能的原因是
(9)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10)实验中发现a瓶中催化剂的性能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的原因是
2、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得CO2 , 并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性质。

图片_x0020_954343753

乙同学在实验时闻到制得的CO2有些刺激性气味,于是乙同学对气味的来源以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酸性物质产生了疑问。针对疑问,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热量;大理石无气味,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猜想与假设)实验时制得的CO2中混有的刺激性气味来源于稀盐酸,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混入与温度、气流的速率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两个实验中所用稀盐酸及紫色石蕊试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一

实验二

图片_x0020_241126528

图片_x0020_1019739654

(解释与结论)

(1)乙同学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依据是
(2)实验一、实验二均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说明猜想与假设正确。但是老师提示乙同学上述实验设计仍有不足,还应该补充一个实验,实验方案是
(3)(反思与评价)

需在装置A、B之间增加装置C。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C中药品应具有的性质是

五、流程题(共1小题)

1、工业上以空气、煤等为原料经过一定步骤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图片_x0020_575978083

第一步:分离空气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

①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O2(选填“高于”、“等于”、“低于”)。在此过程中,氧分子和氮分子改变(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此分离空气法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方法Ⅱ.用碳分子筛分离。

资料:1、碳分子筛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强度不同,由于氧分子通过碳分子筛微孔系统的狭窄空隙的扩散速度比氮分子快得多。因此,当加压时它对氧优先吸附。2、气压越大,碳分子筛吸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3、碳分子筛可以再生,能重复使用。

②碳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N2O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③根据资料,碳分子筛再生的方法是

第二步:合成尿素:

④根据流程图写出利用NH3合成尿素和水的符号表达式:

⑤上述过程生产的尿素样品标签如下图,则该尿素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为kg(结果保留至0.1)。此尿素样品纯净的尿素(选填是或不是)。

图片_x0020_1803702968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