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春市52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炼铁 B . 水车灌溉 C . 活字印刷 D . 雕刻石像
2、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3、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氯化钠 B . C . D .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五氧化二磷 B . 冰水混合物 C . 液氧 D . 澄清的河水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6、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化学性质——由空气分子保持的 B .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C .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D .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二氧化碳分子停止运动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我们要把长春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关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 .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 . 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 . 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 .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9、“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 分子、原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所以物质均由分子、原子构成 C .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D .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接触了酒精灯的灯芯 B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导致集气瓶底炸裂 C . 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向外冒出,氧气已收集满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点燃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的气体,回答有关氧气的问题。
(1)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填序号)

①天然气燃烧     ②食物腐败    ③光合作用    ⑥钢铁生锈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若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在空气中久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上一段火柴,点燃火柴迅速将铁丝连同火柴插入盛有纯氧气的集气瓶中,但铁丝并没有燃烧。
(1)如果实验成功,最明显的现象是:
(2)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若要使实验成功完成,他应该做如下改进。(答出一点即可)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711584884

(1)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一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 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氟的原子序数是9

C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2)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二,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写符号)。
5、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健康,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代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标号)。

A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 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 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 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填仪器名称)。
(2)准确量取8毫升水时,使用的仪器有量筒和
(3)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根据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_x0020_570020163

(1)图A中的现象为:。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此现象的原因
(2)图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3)图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4)图D的实验目的是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图片_x0020_2013180631 图片_x0020_1923501894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填一种即可)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3、实验室制备气体,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如下:

图片_x0020_2121901130

(1)装置A中能提供热源的仪器名称为
(2)若选择B作为发生装置,你选择的药品是(填药品名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应。(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收集气体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实验室里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该装置中药品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当观察到C装置中导管口有时,开始收集气体。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时,应。(填序号)

①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②先把导管移出水而,再熄灭酒精灯

(4)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瓶内接近底部的原因,验满方法是: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完成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后,发现一瓶无色液体,其标签只能看清一个“水”字。该液体可能是:①蒸馏水;②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③石灰水。
(1)向该瓶液体中通入CO2 , 始终未观察到液体变浑浊,该液体一定不是
(2)再向该瓶液体中加入MnO2 , 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该液体是
(3)在实验(1)和(2)的操作中存在一处共同不正确,请你指出(或改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春市52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