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 .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C .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撤酒精灯;⑦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 ②①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②③④⑤⑦⑥ D . ②①③④⑤⑦⑥
4、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A . 碘单质 B . 碘原子 C . 碘分子 D . 碘元素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 氮气 B . C . D . 氯化钠
6、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7、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主张的是(   )
A . 用洗菜水冲厕所 B . 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 .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D .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8、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钠NA B . 镁mg C . 氮Ne D . 铁Fe
9、下列微粒数,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 电子数 B . 中子数 C . 质子数 D . 电子层数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添加酒精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取用块状固体 图片_x0020_100002 C . 滴加液体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加热液体 图片_x0020_100004
1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需要用(   )
A . 试管 B . 烧杯 C . 量筒 D . 托盘天平
12、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 . 2O B . 2O2 C . 2O2- D . O2
13、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为(   )
A . 沉淀 B . 吸附 C . 煮沸 D . 搅拌
14、在压强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18mL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大了约1700倍。这是由于(   )
A . 分子体积变大 B . 分子停止运动 C . 分子数目增多 D . 分子间空隙变大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氧气无色无味 B . 酒精易燃烧 C . 蔗糖易溶于水 D . 冰的密度比水的小
1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氧气(O2 B . 水(H2O) C . 甲烷(CH4 D . 高锰酸钾(KMnO4
17、医用双氧水的有效成分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 , 该化学式可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 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 .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18、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如果用 图片_x0020_711127336 表示氧原子,用 图片_x0020_1670501709 表示碳原子,则下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682047926 B . 图片_x0020_1777669599 C . 图片_x0020_100005 D . 图片_x0020_100006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 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 . 加入催化剂可增加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质量 D . 加入催化剂可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
20、下图是氢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示意图。从该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816801418

A . 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 .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 .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因为氧气能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生活中常用作
2、能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等。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3)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搭篝火是露营的一项传统活动。
(1)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木柴属于
(2)搭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燃烧,这是为了(填序号)。

图片_x0020_1979468027

A 加快散热

B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3)用沙土可以盖灭篝火,其灭火原理为
4、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镓进行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897366698

(1)镓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抵抗力。
(1)维生素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6、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此方法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液氮与液氧沸点不同,将其分离。主要流程如下图。

图片_x0020_685653127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分离液态空气法”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上述流程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填序号)。

A 空气     B 洁净空气     C 液态空气     D 氮气     E 液氧

7、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图片_x0020_1012897790

(1)实验1中,可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2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热。验证木炭燃烧后的生成物,需向集气瓶内倒入
8、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1658074186

(1)实验1中, 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实验2中,品红在(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
9、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2068289706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
(3)若试管1中产生10mL气体,则试管2中产生mL气体。
(4)该实验说明水是由(填序号)组成的。

A 氢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氢分子和氧分子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大,可达成人需要量的2~4倍,要特别注意补充。

人体对钙的需要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奶、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钙药品。体育运动可使肌肉互相牵拉,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钙质丢失,同时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多晒太阳对补钙有助益。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组成元素有种。
(2)青少年缺钙会患
(3)下列食物可为人体补钙的是(填序号,下同)

A 牛奶       B 酸奶       C 豆腐       D 虾皮

(4)如图是某品牌钙片的部分说明,按说明服用每天可为人体补钙g。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中的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B 未成年人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更多的钙

C 日常补钙应大量服用补钙药品

D 加强户外运动有利于为人体补钙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下图。

图片_x0020_1108651961

(1)河水属于(填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化合物

(2)常用的净水絮凝剂为硫酸铝,其化学式为
(3)通过隔网和滤水池可去除水体中的(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4)向清水池中投放二氧化氯(ClO2),可以消毒灭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五、实验题(共4小题)

1、下列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图片_x0020_92946399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填序号)。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图片_x0020_1692552218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3)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可采用的操作是(填序号)。

A 将80℃水加热至90℃

B 将白磷从80℃水中取出

C 将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片_x0020_1883004037

(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① 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

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③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④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若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可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4、某化学小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相关实验。

图片_x0020_1612441137

(1)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观察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4)Ⅱ.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1:取6 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1

1-2

1-3

温度/℃

20

35

55

二氧化锰的用量/g

0

0

0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0

1.9

7.8

反应时间/分

40

40

40

由此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之一是

(5)实验2:取50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2-1

2-2

2-3

2-4

2-5

温度/℃

20

a

20

20

20

二氧化锰的用量/g

0.1

0.3

0.5

0.7

0.9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80

195

570

570

570

反应时间/分

1

1

1

1

1

实验2-2中,a为

(6)根据实验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B 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与其用量有关

C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的二氧化锰越多越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