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 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 . 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 . Y可以是CaCl2溶液 D .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3、利用甲酸( 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 . 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 . 装置丁既可检验CO2 , 又可收集CO D .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4、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 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 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 . 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 . 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 B .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 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制取 B . 干燥 C . 收集 D . 验满
7、针对下列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问题:为什么活性炭可用于水的净化? 解释:活性炭化学性质不活泼。 B . 问题:为什么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 解释:分子结构不同。 C . 问题:为什么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解释:原子的电子排布是稳定结构。 D . 问题:为什么100 mL水和100m L酒精混合后,体积不是200 mL? 解释:分子间有间隔。
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 煤气泄漏,立即关阀门并开窗通风 D . 室内用木炭烤火,可以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 .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 . CO2与CO都可以用于灭火 D . 鉴别CO2和CO,可以选用紫色石蕊溶液
1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活性炭炼铁 图片_x0020_100010 B . 石墨作电刷 图片_x0020_100011 C . 用不锈钢做水壶 图片_x0020_100012 D . 钛合金做人造骨 图片_x0020_100013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B . 加热已通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C .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胸闷甚至窒息,应及时开窗通风
12、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①、②、③、④都变红 B . 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C . 实验中的CO2可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 D .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
13、下列对一些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或现象

事实或现象的解释

A

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体积膨胀

温度高,汞分子间隔变大

C

氢气能燃烧,水能灭火

氢气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

D

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重要资料等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A . A B . B C . C D . D
14、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 具有吸附性 C . 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 .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 .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 , 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 .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因它们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挥发等。
(1)下途径中,产生PM2.5相对较少的是_____ (1)
A . 道路扬尘       B . 煤炭发电      C . 炼制石油      D . 汽车尾气
(2)减少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的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如图是自然界碳、氧循环简图

a.图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b.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物质世界中庞大的家族。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性。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CO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有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中毒。
(3)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 (填化学式)排放。
(4)如图是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4)
A . 大气中的O2越多越好,CO2越少越好 B . 化石燃料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 .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下图是7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反应。已知B、D、E、G是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E、F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EG
(2)写出B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857371101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b是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若F装置收集气体并结束实验时,应先,再;否则会引起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上图G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气口应是(填“a”或“b”,下同),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改为水,那么进气口应是
(5)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进行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实验如下图):图A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图B中铁丝一端系火柴杆;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作用是

图片_x0020_1864996972

(6)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2、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Ⅰ中实验现象为      (填字母序号) (2)
A . ①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B . 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 ①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D .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4)[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为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实验。图Ⅱ装置将图Ⅰ卧式装置改为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设计是否更好?(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5)[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表:

总质量相同(2g)的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反应物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时间

1‘51“

1‘43“

1‘57“

1‘51“

1‘51“

1‘53“

4‘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红色氧化亚铜(Cu2O)

主要产物是Cu2O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

(6)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
(7)[讨论交流]

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原因是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检验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在实验室将25克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克.求: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③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