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 中子数 B . 质子数 C . 核外电子数 D . 最外层电子数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3、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 . Cl2 B . 2Cl2 C . 2Cl D . 2Cl-
4、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 拉瓦锡 B . 阿伏加德罗 C . 门捷列夫 D . 道尔顿
5、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
A . 氢气 B . 氧气 C . 氮气 D . 二氧化碳
6、下列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 . B . C . D .
7、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量筒 B . 漏斗 C . 烧杯 D . 水槽
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 红磷 B . 木炭 C . 酒精 D . 氢气
9、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装满酒精 图片_x0020_1650479604 B . 点燃酒精灯 图片_x0020_100002 C . 用酒精灯加热 图片_x0020_100003 D . 熄灭酒精灯 图片_x0020_100004
10、下列做法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 .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 . 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C . 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D . 控制有害烟尘排放
11、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
A . 分子间隔 B . 分子个数 C . 分子质量 D . 分子种类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硫+氧气 二氧化硫 B .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 氧化汞 汞+氧气 D . 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1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330306533 B . 图片_x0020_435436942 C . 图片_x0020_1039625472 D . 图片_x0020_1990732045
14、下列节水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 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B . 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C . 用洗菜水冲洗马桶 D .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5、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
A . 元素种类不同 B . 原子种类不同 C . 分子种类不同 D .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16、关于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以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B . 其中的小卵石可以起过滤作用 C . 其中的活性炭可以起吸附作用 D . 可以得到与蒸馏水净化程度相同的水
17、下列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 原子的中子数 C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某同学用粘了一半二氧化锰粉末的玻璃片(如图)进行实验,验证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651789775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玻璃片放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玻璃片表面

有二氧化锰粉末的一半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半没有明显现象

B

从过氧化氢溶液中取出玻璃片,再将玻璃片上粘有二氧化锰粉末的部分放入另一份过氧化氢溶液中

另一份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C

分别称量放入过氧化氢溶液前后干燥玻璃片的质量为m1和m2

m1不等m2

D

将玻璃片放入水中,观察玻璃片表面

没有明显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19、用下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495208689

A . 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 . 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 . 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 . 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0、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图片_x0020_247373185

步骤1:从A处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步骤2:从A处改通入氧气,观察到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堵住A口,将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双手紧握U型管 B . 实验结束时,继续通入气体,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把导气管移出液面 C . 步骤1中,硫粉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含量的高低是影响硫燃烧现象的因素之一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空气的各种成分在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用途。
(1)食品的包装袋中充满氮气可以防止食品腐坏,利用的氮气性质是
(2)燃料的燃烧离不开氧气。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2、水是宝贵的资源。
(1)天然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常用的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
(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电解水得到氢气,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填“a”或“b”)。

图片_x0020_449473285

3、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C2H6O)溶液,主要用于皮肤和小件物品表面的消毒。
(1)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如图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图中信息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核外电子数为

图片_x0020_845675809

(2)乙醇易燃,因此使用酒精时要远离火源。乙醇燃烧反应过程中,物质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片_x0020_348888175

上图中,A的化学式为,B的化学式为

4、过氧乙酸适用于室内空气、医疗器械等的消毒,由于其稳定性较差,不易长期保存,可以采用临时配制的方法得到。配制方法如下:

A瓶中装有硫酸和冰醋酸,B瓶中装有过氧化氢。使用时将两瓶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得到过氧乙酸,同时生成水。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 请描述其分子的构成:
(2)A瓶和B瓶溶液混合得到过氧乙酸的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请判断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如果有不正确,请指出不正确之处。

图片_x0020_730586503

倾倒液体

图片_x0020_1783996120

滴加液体

图片_x0020_1975603032

读取液体体积

6、实验室中,可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图片_x0020_501406821

(1)实验室中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填“A”或“B”)。
(3)检验氧气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操作是,该方法利用的氧气性质是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矿物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目前,矿物燃料仍然是主要能源,因此,减少CO2排放量或将产生的CO2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又称CO2再资源化),已成为人类所关切的世界性问题。

CO2再资源化方法的关键是能否将CO2高效率的转化以及方法的能耗和经济问题。研究人员将磁铁矿在一定温度下经过H2活化处理,制得缺O2-磁铁矿,该缺O2-磁铁矿可直接分解CO2 , 将其转化为碳。

用汽油发动机排放气和缺O2-磁铁矿进行CO2分解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压强高代表CO2含量高)如图1、图2所示。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Fe、缺O2-磁铁矿进行CO2分解实验,测得CO2的分解率如表1所示。

表1 分别用Fe、缺O2-磁铁矿实验时,CO2分解率(300℃)

物质

CO2分解率(%)

4h后

10h后

缺O2-磁铁矿

98

99

金属Fe

1.3

2.5

由此可见,用缺O2-磁铁矿分解CO2的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效率高、磁铁矿廉价易得、生成物碳可再资源化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CO2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2)CO2再资源化方法的关键是
(3)O2-属于(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4)对比图1、图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5)由表1数据推断,在相同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CO2分解率的物质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矿物燃料消耗量的增加不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B.在一定温度下,用H2活化处理磁铁矿可制得缺O2-磁铁矿

C. CO2分解只得到一种产物——碳

D.用缺O2-磁铁矿分解CO2的方法有应用价值

四、流程题(共2小题)

1、利用精盐水生产氢氧化钠(NaOH)、氯气(Cl2)和氢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1351745554

(1)精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式为
(2)氢氧化钠属于(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3)电解槽中,氯化钠与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两种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氢气与氯气可以化合形成一种常见的化工产品,推断该产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可用于制备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工业生产84消毒液的主要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95803864

(1)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由上述流程可推知的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3)残余氯气必须回收处理,原因是

五、实验题(共4小题)

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研究其性质的实验。

图片_x0020_100023

(1)试剂a为
(2)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3)图2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补全蜡烛燃烧实验的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⑴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难溶于水,密度比水      

图片_x0020_1370644050

⑵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将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两端最黑,中间无明显变化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

⑷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3、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氨水挤入试管中。

图片_x0020_681916642

(1)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2)设计图1、图2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4、某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方法收集到一瓶呼出气体,用图2装置测定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片_x0020_405544157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填“>”“=”或“<”)大气压强。
(3)若要测出瓶中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数据有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值和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拔丝苹果等拔丝类菜肴因成菜糖丝绵长、甜脆可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技术关键是将白砂糖加热熬制到能拉出长丝的最佳状态。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拔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水拔和油拔是两种常用的拔丝方法。其中,水拔是将蔗糖加水熬制;油拔是将蔗糖加油混合熬制。

(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药品及装置

图片_x0020_1829931297

序号

A组

B组

Ta/℃

混合物A中现象

Tb/℃

混合物B中现象

1

146

熔融,产生大量气泡

146

沸腾,产生大气泡

2

158

几乎无气泡,淡黄色,出短糖丝

158

有小气泡,淡黄色,出短糖丝

3

160

几乎无气泡,淡黄色,出长糖丝

160

几乎无气泡,黄色,出长糖丝

4

162

几乎无气泡,深黄色,出长糖丝

162

几乎无气泡,深黄色,出长糖丝

5

164

有小气泡,棕黄,糖丝易断

164

有小气泡,棕黄,糖丝易断

6

166

有大量小气泡,棕色,出丝差

166

有大量小气泡,棕色,出丝差

7

176

糖液明显变黑分解

176

糖液明显变黑分解

(解释与结论)

(1)A组实验的目的是
(2)加热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混合物,其目的是
(3)为保证水拔效果最佳,加热时应将糖液的温度区间控制在
(4)该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拔、油拔对拔丝效果没有影响”。

①混合物B中,a=

②得出上述结论的实验证据是

(5)(反思与评价)

没有继续升温进行实验的理由是

(6)水拔过程中,若没有温度计,可用于推断糖液是否达最佳温度区间的现象除了糖丝长短外,还有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此,整个系统55颗卫星织成一张“天网”。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常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液氢,助燃剂有四氧化二氮(N2O4)、液氧。
(1)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偏二甲肼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写出求算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4)ag四氧化二氮与32g氧气中氧元素质量相等,则a=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