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 B . C . D .
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 电子数不同 B . 质子数不同 C . 中子数不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 . 7 B . 9 C . 10 D . 19
4、区别空气、CO2、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 . 观察气体的颜色 C . 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 .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5、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 B .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 . 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D . 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6、生活中“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   )
A . 元素 B . 单质 C . 原子 D . 分子
7、运送酒精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8、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 拉瓦锡           B . 达尔文           C . 道尔顿         D . 牛顿
9、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

C

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D

电解水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A . A    B . B    C . C    D . D
10、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 元素名称为镁    B . 质子数为12 C . 元素符号为Mg    D . 核外电子数为24.31
1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y”代表的是()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12、关于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 能确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 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木炭的燃烧越剧烈 D . 说明所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都不相同
13、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中,收集NO气体时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 排水集气法 B . 向上排空气法 C . 向下排空气法 D .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4、下图做法中,没有利用过滤原理的是(  )
A . 晾衣服 B . 装纱窗 C . 捞饺子 D . 沥茶水
1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 . 氢气H2 B . 高锰酸钾KMnO4 C . 氧化铁Fe3O4 D . 五氧化二磷P2O5
16、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O2    B . H2O2    C . H2CO3    D . SO2
17、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8、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B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A . A   B . B   C . C   D . D
19、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食物腐败 B . 酒精燃烧 C . 钢铁生锈 D . 冰雪融化
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过滤法将浑水变清 B .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C . 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 . 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1、下列有关新鲜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新鲜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 . 新鲜的空气属于混合物 C . 新鲜的空气中只含有氮气和氧气 D . 新鲜的空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碳
2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闻气味 图片_x0020_109476281 B . 熄灭酒精灯 图片_x0020_582068459 C . 倾倒液体 图片_x0020_1193411603 D . 称量氯化钠固体 图片_x0020_1072942335
2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镁+氧气 氧化镁 B .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C . 氢气+氯气 氯化氢 D .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24、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下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9

A . 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 B . 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 C . 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增加 D . 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5、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21

A . 汞会倒吸入曲颈甑中 B . 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C . 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 . 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垃圾分类是新时尚。请补齐废弃物与垃圾桶的连线。

图片_x0020_869265665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

A 使用清洁能源           B 燃放烟花爆竹

C 大量植树               D 推广私家汽车出行

(2)下面表示空气中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中,体现氧气用途的是 (填序号)。

A 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     B 填充霓虹灯    C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

(3)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3、下图是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28

(1)上述流程中,起到过滤作用的设备是(写出其中一种)。
(2)实验室中模拟水处理时,欲吸附污水的颜色,可向其中加入(填物质名称)。
(3)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3)
A . 用淘米水浇花 B . 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C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 . 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匾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29

(1)海水淡化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5、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如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用化学式表示图A

图片_x0020_114054657

6、长征5号运载火箭中采用了液氢-液氧发动机,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放出大量热,是火箭的动力来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信息回答:

图片_x0020_2005593801

(1)氢气、氧气经液化后,其化学性质(填“发生”或“没有”)改变。
(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填字母序号)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均没有改变

C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 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三、简答题(共3小题)

1、抗击新冠肺炎做好消毒很关键,一些家庭常见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如下。

84消毒液

酒精消毒液

双氧水消毒液

次氯酸钠(NaClO)

酒精(C2H5OH)

过氧化氢(H2O2

(1)下列NaClO各元素的化合价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 .Na ﹢1        B. Cl ﹣1        C. O ﹣2

(2)酒精溶液可消毒。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图片_x0020_1220182507

2、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该实验的结论是。实验中得到氧气的管是(填“a”或“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片_x0020_2071154088

3、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5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③的名称是
(3)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氨气(NH3)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1237758884

(1)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从合成塔排出的气体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在生产NH3的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4)氮气的工业制备——深冷法,原理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已知: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分离时,氮气和氧气的状态是(填序号)。

A

B

C

D

氧气

液态

液态

气态

气态

氮气

液态

气态

液态

气态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佩戴口罩是个人防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口罩的防护机理是过滤及阻挡可吸入颗粒物、病菌、飞沫等,以起到防护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主要有KNx系列、Nx系列、FFPx系列,分别对应中国标准、美国标准、欧盟标准,其中x代表过滤效率,其值越大,防护等级越高。

我国是世界上口罩产能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如图是2019年我国口罩产值构成。

医用口罩包括: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可用于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对于细菌、病毒的阻隔能力较强,也可以避免患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可阻隔>90%的5μm颗粒。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接触(≤1m)时的飞沫,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不小于95%。

下面是对两种品牌的N95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过滤效果的检验。

检验细菌过滤效率:在20L/min的抽气流量时,两种口罩各测试3个,每个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其结果如下表。

N95口罩

一次性口罩

过滤前细菌浓度(cfu/m3

过滤后细菌浓度(cfu/m3

过滤效率/%

过滤前细菌浓度(cfu/m3

过滤后细菌浓度(cfu/m3

过滤效率/%

2932

0

100

3705

157

95.76

3467

2

99.94

3248

400

87.68

4733

2

99.96

2359

230

89.82

检验颗粒物过滤效率:每个流量重复测试3次,两种口罩各测试6个,计算均值,其结果如下图。

(原文作者卢玮、叶芳、陈凤翔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口罩标识“KN95”,其中“95”指的是
(2)2019年我国产值最大的是口罩。
(3)为了防止传染,新冠疫情期间出行戴的口罩,不宜选择的一种是(填序号,下同)。

A 普通医用口罩B 医用外科口罩C 医用防护口罩

(4)检验细菌过滤效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试时,抽气流量越大,口罩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越高

B 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测试用的N95品牌口罩过滤效率在95%以上

C 抽气流量相同条件下,N95口罩对颗粒物过滤效率好于一次性医用口罩

六、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下列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352532378

(1)A装置中a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也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按顺序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填字母序号)。收集满的集气瓶应该(填正或倒)立在实验台上。
(4)如图F所示,可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

七、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实验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   350 mL,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50 mL水。

图片_x0020_381405294

(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说明实验成功。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测量的结果偏小,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写出一条即可)
(4)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实验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弹簧夹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 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猜想与验证)

(1)小明依据,提出猜想Ⅰ。

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图片_x0020_1040366100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集满一瓶气体,取出氧气后正放到桌面上。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图片_x0020_1332038879

①验装置气密性。

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 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