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九江七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分子间有间隙 D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 . 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 C . 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 . 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 .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 .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D .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4、如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图片_x0020_1112005413

A . 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B . 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航天器处于失重状态 C . 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 D . 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
5、在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光合作用 B . 活性炭净水 C . 溶解 D . 爆炸
6、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铁指的是(   )
A . 原子 B . 离子 C . 元素 D . 分子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给试管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C . 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 将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玻璃导管口,再将导管插入胶皮管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相对原子质量是22 B . 原子序数是22 C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一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氮气、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C . 铁、铜、铝、锌金属元素有金字旁,所以所有金属元素都有金字旁 D . 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所以能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10、实验室常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4 B . 图片_x0020_100005 C . 图片_x0020_100006 D . 图片_x0020_100007

二、选择填充题(共5小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液态空气       B.过氧化氢         C.水     D.

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加热氯酸钾时误将高锰酸钾加入后,反应速率加快了

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600升氧气被压缩在40升的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碳元素和氧元素是不同种元素

3、从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08

A ①表示的是原子,④表示的是离子

B ②与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 ②与④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D 其中已达相对稳定结构的有

4、用“ 图片_x0020_100009 ”和“ 图片_x0020_100010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物质A2和 B2的分子,A2和 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1

A 物质 X 含四种元素

B 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参加反应的A2与 B2分子个数比为 3︰1

D 该反应属于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5、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解释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防止炸裂瓶底

B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缓慢

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得到更多的氧气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           
(1)人们常说:①高原上缺氧   ②海产品中含锌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④硬水中含钙离子。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中的“氧”

②中的“锌”

③中的“金属元素”

④中的“钙离子”

(2)写出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②3N

③Hg

2、图a 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 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图片_x0020_162853721

(1)由图a 可知,铯元素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b 方框内的数字是,形成稳定结构时,其离子符号为
(3)图c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③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粒子符号为;①和③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3、现有以下物质: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态氧气;④自来水;⑤冰水混合物;⑥澄清石灰水;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⑧铁粉。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4、以下是小刚对水的净化的探究。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170076578

(1)河水是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后观察发现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2)操作②应选用下图中的装置(填写装置序号)。

图片_x0020_1872109351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则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白色固体,B、D为元素组成相同的液体,X为黑色粉末状固体,下图是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941011610

(1)A的化学式为
(2)物质X是,在图中两个反应中的作用是
(3)图中转化关系中,出现较多的反应类型是
(4)写出B→E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716000833

(1)写出仪器名称:a是,b是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符号表达式为
(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实验前可以在装置B中先注入部分水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后,在导管口连接一个注射器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当注射器往外拉出现现象,证明气密性好。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6)组装仪器:若用下图组合收集并测定氧气体积,则与发生装置相连的接口是

图片_x0020_878736613

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三个实验做出分析:

图片_x0020_693512699

实验一:该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发现玻璃片被“吸”在集气瓶口上,其原因是

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纵坐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1)一个质量为 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2)一个相对原子质量为24的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九江七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