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 参与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4:3 D . 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2、在反应2A+B=2C中,4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gC。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 . 2:1 B . 3:4 C . 1:2 D . 4:3
3、下列实验中,固体质量变化与下图相符合的是( )

A . 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B . 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C . 一定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D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
4、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X+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均保持不变 C .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 . 加热Cu2(OH)2CO3的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5、氨气(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3O2 6H2O + 2 X,则X的化学式为(   )
A . H2 B . O2 C . N2 D . NO2
6、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可读作(   )
A . 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 . 2 个镁加 1 个氧气等于 2 个氧化镁 C . 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 . 镁元素加氧元素点燃生成氧化镁
7、2020 年 5 月 5 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 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2H2+O2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 . 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C . 2g 氢气和 1g 氧气反应生成 3g 水 D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的存在形态改变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695275473

A .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2 B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 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是纯净物
1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图片_x0020_655797422

图片_x0020_1115375744

图片_x0020_498298341

图片_x0020_841292451

实验目的

探究CO2与水反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分子的运动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A . A   B . B   C . C   D . D
11、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 . 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 . 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有三种为氧化物
12、下图是制取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微观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其中 图片_x0020_1097716401 表示氯原子, 图片_x0020_100002 表示钠原子, 图片_x0020_100003 表示氧原子)

图片_x0020_100004

A . 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B . 二氧化氯分子中氯、氧原子个数比为1:2 C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③加热铜粉      

④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      

2、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图片_x0020_544512405

①组成角度:二氧化碳(CO2)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②分类角度:CO2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③性质角度:如图,b处木条首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

④应用角度:用CO2生成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图片_x0020_1843854805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⑤制取角度:实验室用含0.2molCaCO3的大理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可生成CO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1)(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      
(2)(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图片_x0020_1789696641

图片_x0020_1747405441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中进行。
(4)(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查阅资料后发现最佳装置是B,则猜想B中氢氧化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图片_x0020_664662279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字母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模拟分离液态空气条件)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下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不合理的有_____(填序号)。 (5)
A .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 为主的高效消毒剂,呈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为5.5~6.5%,被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和家庭等场所的消毒。84消毒液漂白作用较强,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HCl,与“84消毒液”反应会生成有毒的氯气(Cl2)。NaClO不稳定,如图是对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次氯酸钠(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2)25℃时,某“84消毒液”pH为10,将其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      
(3)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反应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为      
(4)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的原因是      
(5)下列有关“84消毒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84消毒液”应避免接触皮肤,因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B 现有12%的次氯酸钠溶液20g,可加800g水稀释成0.3%的次氯酸钠溶液

C “84消毒液”漂白作用较强,对彩色衣物要慎用

D “84消毒液”不要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剂混合使用是因为避免产生有毒的氯气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探究CuO和C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忽略副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取CuO和C的混合物17.2g,按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混合物中CuO所占的质量分数,纵坐标表示生成物中Cu的质量。

(1)分析可知,CuO和C的最佳质量比对应图中的      点。
(2)计算a点时,产生CO2的质量      (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