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时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 . 动车从武汉到襄阳的速度 C .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 .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 .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3、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 B .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 C .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 . 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
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 . 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 C .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 D .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5、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甩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得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已经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最后它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 .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 .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 .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 10cm/s B . 9cm/s C . 8cm/s D . 7cm/s
7、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B .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C .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 D .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大
8、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

A . 天平 B . 量筒 C . 弹簧测力计 D . 刻度尺
9、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 . 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 .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 .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 .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 .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C . 龟兔赛跑中乌龟获胜,说明赛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更大 D . 刻舟求剑故事中楚国人没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道理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选填“正”或“反”)比。若测得气泡从0到 ,所用的时间为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      

图片_x0020_100024

2、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      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球的运动。

图片_x0020_100006

3、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由此可判断小车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图片_x0020_100010

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实验原理是      ,斜面应选择      坡度(较大、较小),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秒表每格 ,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图片_x0020_227658933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2、小刚喜欢滑板,当他在斜坡上玩滑板时发现,滑板在同一坡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的距离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快。于是他猜想: “在同一坡度,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的距离越大,物体的平均速度就越大。”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小刚找来了一块长木板、一块金属片、一个木块和一辆小车,组装器材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0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除了图中所需要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3)把小车放在斜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请简要补充实验步骤(可用文字或画图来描述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所测量的相关物理量。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斜面的坡度应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2)如果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但小明是在小车过了B点才计时,这样会使      段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大;      段所测的平均速度是准确的,该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2-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时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