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 )
A . Mg和Al
B . Cu和Ag
C . Al和Cu
D . Mg和Ag
2、为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由此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A>C>B
B . A>B>C
C . C>A>B
D . B>C>A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乙醇可作燃料
C . 金刚石用于裁割玻璃
D . 铜用作导线
4、以下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 . 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必须综合利用以提高利用效率-
C . 酸雨主要是SO2、CO、NO2等气体造成的
D .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馏水是纯水
B . 水可以作任何物质的溶剂
C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 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两个氢分子:2H
B . 两个硫酸根离子:2SO42-
C . 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O-2
D . 两个氮原子:N2
7、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 不必检验纯度,直接点燃甲烷
B .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 在使用天然气做饭的厨房上方安装报警器
8、如图所示为物质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 . 一氧化碳
B . 硫酸锌
C . 空气
D . 液氧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古代名人字画流传至今仍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性质相似
C . 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性质有很大区别
D . CO可作气体燃料而CO2可用于灭火
10、对下图所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②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③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④实验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鉴别H2、CO、CH4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 . 鉴别乙醇和水,闻气味
C . 鉴别CO、CO2用燃着的木条
D . 鉴别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分别在火焰上灼烧
12、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实验都需要尾气处理
B . 两个实验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 . 两个实验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
D .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石灰水倒吸
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 .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D .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14、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Fe(NO3)2 , 一定没有AgNO3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 一定没有Fe(NO3)2 和AgNO3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15、下列仪器中,不能用反应容器的是( )
A . 烧杯
B . 量筒
C . 试管
D . 集气瓶
16、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酒精
B . 氯化氢
C . 碳酸钙
D . 蔗糖
17、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纯净物
B . 一定是单质
C . 一定不是混合物
D . 一定不是化合物
1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改变
B . 物质丙的化学式是NH3
C . 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D . 图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9、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 . 氧化钙
B . 氯化钠
C . 硝酸铵
D . 氢氧化钠
20、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如甲所示),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B . 丙和丁都是不饱和溶液
C . 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
D . 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生活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应采取的措施是 。
(2)洒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3)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4)生活中,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
2、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2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小昆同学要配制8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昆同学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分别为 、 (水的密度为1g/cm3),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不正确是 ,这种不正确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是 ,实验室用 (填药品名称)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当制取较多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仪器的组合是 (选填序号),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
(2)若用图2装置检验二氧化碳,试管中的试剂名称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题:
(1)物质B、E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反应①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反应③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 。
(3)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铜丝和银丝做实验时,发现久置的铜丝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1)(作出猜想)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
(2)(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4根铜丝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他们为了除去铜丝表面的污物,实验前应该做的操作是 。C瓶中的m应该是 。
(3)(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表面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表面均无铜锈出现。
①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②通过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铜生锈与 有关的结论。
(4)(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以分析得出猜想成立,写出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 。
(5)(讨论交流)在同样环境下银丝依旧光亮如新,原因是 。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
(1)生铁 (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
(2)取一定量该生铁样品,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