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具有较强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 豆油
B . 米饭
C . 牛肉
D . 西红柿
2、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活性炭吸附毒气
B . 食物腐烂
C . 粗盐粉碎
D . 石蜡熔化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氧气的验满
D . 稀释浓硫酸




5、“黄金有价玉无价”,某种玉石的主要成分为NaAlSi2O6 , 关于NaAlSi2O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由四个元素组成
B . 该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 .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3︰27︰56︰96
D . 该物质由10个原子构成
6、对物质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苏打可用作发酵粉,常在做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中使用
B . 氯化钠是生活中的调味品,还可用于去除油脂
C . 纯碱可在工业上用于制火碱,其热溶液可以除水垢
D . 碳酸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和补钙剂
7、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是( )
A . 通过计算需要氯化钠5g,水45g
B . 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C . 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 . 配制好的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B . 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 .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9、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OH H2SO4 KCl
B . Na2CO3 Ba(NO3)2 Ca(OH)2
C . NaCl Na2SO4 HCl
D . NaOH K2SO4 CuSO4
10、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氯化钾(氯酸钾) |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加热 |
B | 盐酸(硫酸)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硝酸钾(碳酸钾)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
D | 氮气(氧气) | 伸入燃着的蜡烛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布最多的金属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固体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t2℃时,将A、B两种固体分别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t2℃时,向100 g水中加入55g A固体,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晶体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3、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
(2)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灭火原理 。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 。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很疏松。工业上可以选用稀硫酸除铁锈,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已知A ~ 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C为蓝色溶液,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C可与E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沉淀,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B→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D的物质类别是 (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4)写出B的一种用途 。
(5)D—F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B、C进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装置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下同)端导管通入。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混合气体应从 端导管通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 。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碱。实验室中有两瓶标签被腐蚀的试剂,它们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鉴别出它们,设计了两种方案。
(1)方案一:如图,可观察到A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则A试管中的溶液为 ,依据原理是 。
(2)方案二:如图,可观察到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C试管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3)猜想一:溶质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溶质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溶质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适量的C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
猜想二成立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反应后所有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向滤液中加入 ,可使滤液呈中性,可直接排放。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12
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计算:
(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