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基础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击鼓时,看到鼓面上泡沫跳动,跳动的越高,声音音调越高
B . 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调相同,该特性由振动频率决定
C . 丙图演凑者通过手指在笛子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笛声的音色
D . 丁图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 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 . 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 . 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 . 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3、跳摆手舞时,很远处能听到鼓声,是因为鼓声( )
A . 响度大
B . 音调高
C . 音色独特
D . 声速快
4、“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 . 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 . 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5、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颁奖活动中,主持人对某选手的评价是:“她以优美、洪亮的嗓音征服了所有评委,是非常优秀的女高音歌手”。主持人用“优美、洪亮、高音”描述了选手声音的特性,分别对应的物理概念是( )
A . 音色、音调、响度
B . 音色、响度、音调
C . 音调、响度、音色
D . 音调、音色、响度
6、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7、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 .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 .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8、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 . 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 . 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9、同学们进入图书馆都会自觉地轻声细语,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减小声音的响度
B . 降低声音的音调
C .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 减小声带振动的频率
10、图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改变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速度
11、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12、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我的祖国),歌声响彻礼堂。“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频率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寒假期间,小辰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学习,他通过播放出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王老师在授课,他是根据声音的 去判断的;电脑音箱的音量不能放得太大,否则会使耳膜受损,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频率256Hz和440Hz的音叉得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中 图(选填“甲”或“乙”)是敲击频率256Hz的音叉得到的波形。
4、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地震时会伴有 声波的产生;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波。
6、在物理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例题,老师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同学们通过听课,了解了解题思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7、某市规定在广场使用音响设备活动时,声音应控制在60dB以内,且活动时间最晚不超过21时30分。这一规定能有效在 处减弱噪声;"60dB"是指控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让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系,实验时应保持钢尺 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经多次实验发现: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其响度越 。
(2)实验时每次拨动钢尺的力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为了探究声音的 与振动快慢的关系,物理学用来 (选填“振幅”或“频率”)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
2、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发声体 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3、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
(1)甲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
(2)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 越大;
(3)丙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此处海水的深度为多少米?
(2)利用声呐系统能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请简述理由。
2、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小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喊声从小明处出发到山崖反射回来经过的总路程;
(2)小明与山崖的距离。
3、在海面上,探测船上的工作人员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已知此处海水的深度为4500m,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发出声波后,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收到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