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复习基础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 )
A . 熔化吸热
B . 凝固放热
C . 汽化吸热
D . 液化放热
2、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凝华
D . 汽化
3、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升华,后液化
B . 先汽化,后液化
C . 先汽化,后凝华
D . 先液化,后汽化
4、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中的“露成霜”蕴含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固
B . 熔化
C . 液化
D . 升华
5、“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 .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C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6、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7、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矿泉水,一会儿水瓶外壁会附着一些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形成(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升华
D . 凝华
8、下列选项中与图甲(蜘蛛网上的露珠)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湿毛巾降温
B .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
蜡烛熔化
D .
雾的形成




9、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
A .
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C .
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 .
冬天树木上的“雾凇”




10、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 . 蜡
B . 海波
C . 松香
D . 沥青
1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早春冰雪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 . 用铁水浇铸成铁工件,是液化现象
C . 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D . 冰箱冷冻室内壁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2、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 .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 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瑞雪兆丰年。2018年元月,安徽多地普降瑞雪,雪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3、炎热的夏天,我们吃冰棒感到凉爽,这是由于冰棒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热量。
4、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5、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一定质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选填“不断升高”、“保持不变”或“不断降低”)。
6、温度是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人体正常体温是37 ,现在教室里的温度要 (选填“低于”或“高于”)此温度。
7、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
8、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 (填“吸热”或“放热”);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2)实验中,热量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性.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AB段的比热容 (大于/小于/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
(4)DE段表示该物质 (正在/没有)沸腾.
2、如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
(2)请根据下方表格数据在乙图坐标纸中用描点法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温度/℃ |
94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3)图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
(4)结合图表可知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5)实验中发现液体升温较慢,若需要缩短液体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
(3)某小组实验中发现给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请根据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诗句中“冰封”和“雪飘”这两种景象的形成过程。
2、人们晾湿衣服时,常常将衣服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是为什么?
3、炎热的夏天,小红同学从冰柜中拿出一瓶冰镇汽水,发现在汽水瓶外壁有很多小水珠,开启瓶盖时听到“嘭”的一声,细心的小红发现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本没有冰的汽水中,出现了絮状的冰,请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水珠和絮状的冰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