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 . 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 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 . 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 . 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3、下列有关声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B . 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 . 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 . 图丁,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少噪音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是4m/s B . 击鼓时,力量越大音调越高 C . 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教室的门宽约80cm
5、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 . “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 “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6、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没有振动 B .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纹锁依据声音的音调进行识别 D . 给机器加橡皮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所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B .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 C .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高 D .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 . 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 C .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 . 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图片_x0020_1542564239

2、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 目中的一个画面∶在塑料桶底钻 一 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时,会发现纸杯纷纷落下,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在观看节目时“入座即静”,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图片_x0020_1291165002

3、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      (填“乐音”或“噪声”)。
4、小轩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音乐声,他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这是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
5、2020年12月11日,扬州进入高铁时代,在高铁上行驶的动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       ,靠近村庄的铁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      控制噪声,G8264次列车从扬州东站至宝应站用时27分钟,铁路线长约94.5km,其平均速度约是      km/h。
6、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7、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      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2、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      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734083115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______(填序号)。 (3)
A .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 . 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初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