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

1、                  
(1)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硬币的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

  图片_x0020_100020

(2)常见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示数      ℃;

图片_x0020_100021

(3)如图丁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全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图片_x0020_100022

2、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读数(数值及单位)并填入表中:

图甲物体的长度

图乙秒表的读数

图丙体温计的读数

      

      

      

3、从图1、图2中获取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9

(1)图1中,用刻度尺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度L,刻度尺测出的长度L为      cm;
(2)利用液体温度计对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测量时,图2中哪一个操作是正确?      (选填“甲”或“乙”或“丙”或“丁”)选择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待温度计示数稳定时,温度计如图2戊所示,那么,这杯液体的温度是      ℃。
4、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

图片_x0020_100029

(1)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      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      ;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的关系?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4)他们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5、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      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6、如图所示,塑料刻度尺的一端被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图片_x0020_100030

(1)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桌边,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      产生的声音和敲击      发出的声音。
(2)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力拨动。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      ,听到声音的      较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听到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      相同,      不同。
(4)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      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区别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7、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8、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90cm

t1=3s

v1=

s2=45cm

t2=2s

v2=

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      ,且要完全      在被测液体中;
(2)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5

96

97

97

97

97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可知当地大气压应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0、在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过程中,假设试管内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1)要对试管中的冰均匀加热,应采用甲、乙两图所示装置中的      图所示装置。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 。
(3)实验中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其内能      ,温度      

②图丁中线段 和线段 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该物质在两种物态下      不同。

(4)试管内所有冰熔化完后,继续实验,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1、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      (选“A”或“B”)。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4)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12、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5)甲因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13、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      ℃;
(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第3min时,海波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1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      m/s,vB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大”或“小”)。
(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5)
A . B . C . D .
15、下列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图:

(1)如图甲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      。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      
(2)如图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原因是此时的频率低于      Hz。
16、          
(1)如图, 在测量温度时, 甲、 乙、 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 正确的是      ,读数是      ℃。

(2)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s。

(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      cm,用公式      可计算得出小车由 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17、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兵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又发出声音的        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此实验通过乒乓球的现象来探究声音的物理方法是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兵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4s 接受到来自 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的声速是 1500m/s)
18、小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和停表;
(2)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      则量时间;
(3)斜面应保持      (选填“很小”或“很大”)的坡度;
(4)室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偏大”或“偏小”)
(5)若在实验中,测量总路程时小芳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6)B为AC的中点位置,则B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9、小丽同学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装置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      (写一种即可);
(3)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如果按方法“A”读数,会导致结果      
(4)小丽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1kg,则 水吸收的热量为      J。
20、          
(1)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民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他用小车、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①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小民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②小民某次实验时,在斜面上选定了间距均为40.00cm的A、B、C、D四个位置,小车经过各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1所示。

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③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以下做法中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2)如图2所示是小明“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①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小明首先应当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火焰”或“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节并固定放置石棉网和铁圈的位置。

②在对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小明判断烧杯中水沸腾的依据是      

A.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B.温度计的示数已经达到了100℃

C.温度计的示数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D.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后还需要继续加热

③小明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他可以在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      ,观察水是否能继续沸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