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

1、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 .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C . 各国的社会变革 D .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2、“千耦其耘”的劳动场面出现在(   )
A . 西周 B . 春秋 C . 战国 D . 秦朝
3、我国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4、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指(   )
A . 集体耕种 B . 个体劳动 C . 铁器的使用 D . 两牛牵犁的使用
5、“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6、战国时期,首开变法之风的是(   )
A . 魏国 B . 楚国 C . 韩国 D . 秦国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 . 实行商鞅变法 C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 . 牛耕得到推广
8、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 楚悼王——邹忌 B . 魏文侯——吴起 C . 秦穆公——商鞅 D . 秦穆公——申不害
9、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不属于富国措施的是(   )
A . 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B . 奖励生产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统一度量衡
10、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奖励军功 C . 奖励生产 D . 推行县制
1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2、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 手工业的发展 D . 商业的兴盛
1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力图使秦国称雄于天下 B . 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 . 满足部下将士的要求 D . 发展商业
14、下列内容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

①奖励耕战    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③建立县制    ④受封的贵族传到第三代,就收回爵位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5、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在全国推广最早开始于(   )
A . 西周分封时 B . 齐桓公称霸时 C . 商鞅变法时 D . 秦始皇统治时
16、造成各国纷纷变法局面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
A . 奴隶已经缺乏劳动兴趣 B . 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C . 地主阶级迫切要求上升为统治者 D . 社会环境优越

二、非选择题(共9小题)

1、春秋时期      的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了个体农耕,新兴地主出现,新兴地主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引发了社会变革。

2、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压力,各国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纷纷变法,以秦国的      效果最显著。

3、商鞅变法的目的是      

 

4、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富国措施是      ,强兵措施是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是      ,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措施是      

5、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逐步确立起来。


6、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他的作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甘龙、杜挚和顽固大臣反对商鞅变法的主张,他们的意见如下:

甘龙:聪明的人是不会通过变法法令来治理国家的,采取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也安定啊!

杜挚:不是非常有利,就不能变法,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能变法。用古人的法令,是没有错误的。

顽固大臣:秦国怎样才能富强?怎样控制人民?如何解决经济混乱?如何削弱地方势力?

——原文见《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假如你是商鞅,你怎样才能驳倒上述观点,说服秦孝公变法。

8、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3)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他的这一经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和耕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回答:

(1)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当时土地上的劳动者主要是哪些人?采取的是怎样的耕作方式?

(2)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

土地的耕作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平民,在商鞅变法以后你如果想自己拥有土地,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4)经济上的上述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哪些反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